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再现西域文明的遗韵(文博杂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4:1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资4.2亿元对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交河故城、高昌古城、楼兰古城、克孜尔石窟、艾提尕尔清真寺等21处古遗址进行抢救保护,带来了“新疆文物保护的春天”。

  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通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陆上门户。2000多年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域不仅对沟通亚欧大陆的经贸起过重

要作用,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西域历来就是中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曾有许多古老的部落、民族在此活动,至今在新疆境内仍居住着13个民族。这些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虽然都有其本身历史发展的兴衰变迁,但都为西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了各自不朽的文明成果,留存下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结构,成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西域丝路精妙绝伦的博物馆”。

  从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西域历史文脉的丰厚,体验到新疆多民族的特点和艺术的多样化发展,能够读到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留下的历史遗韵。新疆遗存的古城、石窟、佛寺、塔庙等古代建筑,不少至今保存基本完整,依然原汁原味。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的侵袭及人为的因素,有的已被沙漠湮没,有的已经残败不堪,有的已经濒临危境,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这些不可再生的文物古迹进行抢救性保护,留下记录多民族文化的古代遗址,留下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的古建风貌,留下沧桑岁月遗赠的文明精髓,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世界和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保护新疆存留的各个历史时期极具特色的人类文化遗产,“十一五”期间,国家决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重点文物保护。交河故城、高昌古城抢险加固已近完成,和田地区重点文物保护性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工,阿克苏地区克孜尔石窟、苏巴士古城等正加紧进行文物的信息采集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等。新疆的文保事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次大规模文物保护工作,将坚持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尽力保持文物古迹的原状,维护本来的、真实的历史遗物,留下历史的印痕,留下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将此作为长期的事业持续下去。

  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勤劳智慧的各民族兄弟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西域文明,融通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血脉关联,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辉煌的人类古代文明交汇的重要产物。它们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让我们共同努力,继承好、维护好、运用好、发展好这些珍贵的文明成果,为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陶世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