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藏友张桐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6:39 大洋网-广州日报

  舒

  婷

  张桐胜在摄影界赫赫有名,一般小老百姓不大知晓。夏天在武夷山,听说将要举办的国际摄影节里邀请了张桐胜。我说:哦,是那个大校吗?当地一帮摄影家们难以置信地审

视我,仿佛我是个骗子,竟敢拿张大师往自己脸上贴金哩。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加入中国艺术家赴藏采风团。据说,共同在西藏高原缺过氧的人,就好像共用过一个肺似的,从此声息相通。

  旅行车在米拉山口和卡若冰川起伏颠簸,我和张桐胜都坐车头,他的芳邻是一堆繁复贵重的摄影器材,也是我们集体的心肝宝贝。人人指望在他的镜头里被提升得美轮美奂呢。有力气的就屁颠屁颠地帮他扛着,体力不济还深刻缺氧的我只能帮他递水,自己还觉得责任重大。无论在车窗口还是在攀登时,张桐胜都像个高度警戒的狙击手,随时随地瞄准扣发。哗啦啦滚落的不是弹壳,而是一个个空胶卷盒。他一天的使用量相当我前半辈子的总和。其实每个人都带了相机,但只要张桐胜打开镜头扫描,我们就推搡着使劲拥挤进去,把眼睛弯得不能再弯,嘴角尽量挂到两耳上。

  我是首次进藏,有此生不再的视死如归和背水一战的悲壮情怀。张桐胜已是七次进藏,如果不是太迷恋镜头语言,眼睛比舌头忙,可能早会用藏语和藏族姑娘讨价还价了。也许常年在野外奔波,吸纳太多的日月光芒,眼睛总是亮着,双颊嫣红着,在50岁的成熟年纪里,犹保持着一分可爱的孩子气。

  偶尔有美丽女导游上车,张桐胜旁边的座位忽然就空出来了,照相机自觉抱在怀里,还很微醺地假装眺望窗外。打盹的飘拂柔发在车子的晃动中,向他的肩膀倾斜乃至沉没,后面燃起无数嫉妒的眼睛,几乎将他的后背烤焦。因此他从不缺氧,能量充足得很。

  藏友们总是聚集在北京,团结在张桐胜同志周围。聚会时,轮流握着话筒和我聊天,电话线被传来的那份激动和快活劲,忽儿撑粗了忽儿挤瘪了,让远在外省的我郁闷万分。也许为了补偿,逢年过节,比较常打电话的是张桐胜。他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但是直率而恳切。因为,友情的暖流并不需要一挂喧闹的瀑布来张扬。

  终于有一天,我也跑到北京,一直跑到张桐胜庄园。前面大段是飞机跑,后面小段是小车跑。京城里的藏友能跑到的都齐了。

  张氏庄园在郊外,买的农家小院自己设计改建。前有停车场、藏獒和私家小花园。花甬两旁的雏菊,把我们一行引进宽敞挑高的中厅,这是张大师的陈列馆。他的代表作几乎都在,不知买了保险没有?起居室里筑有壁炉,壁炉前搁一张软摇椅,我立刻爬上去享受了几分钟。作为女人,而且是俗女人,我最喜欢的是厨房:原木的门窗原木的灶台和酒柜,还有一套原木的家常桌椅,像在七个小矮人的童话里。除了卧室不敢窥视,其余的连狗屋,我们都细细研究过了。相当坚固可以放心,那齐肩高的昂然虎犬,绝对没有机会扑到战栗的膝盖前。

  张大师的审美品位我们一向了然而且钦佩得紧,他的经济实力也在我们的预计之内,但是当两者那样完美地结合在凡间这座肉体的居所里,我反而有一种莫名的感伤。我想起张桐胜巨幅作品中渗透着悲悯的人文精神;想起与在座藏友均是同一代人,他们是多么的成功,而还有那么多的同代人的沉沦与寂寞。决然不同的命运究竟取决于那一双不可抗拒的手?!

  其实我是庸人自扰。房子再温馨再优雅再完美,仍然只是张桐胜长途行走的一个停靠驿站。他的计划很多,时间很紧,风雨在线,且即将整装出发。他刚与朋友们组织了一个新团队,仅是 “重走罗布泊”这个主题,就叫人垂涎不已,何况还有那么多大牌艺术家同行。

  看看他一本本厚重而又壮阔的相册,简直亲眼目睹张桐胜个子不高的背影,活跃在边陲、荒漠、腹地与岩壁,深入、寻找、发现、捕捉,将激情拌搅在美的无穷变幻里,并且凝固成艺术,一味追求永不疲倦,直至把我们打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