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闭上眼,一只脚,你能站多久? ——上海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今公布本报记者 张 玮 秦东颖 尤莼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9:00 解放日报

  

闭上眼,一只脚,你能站多久?——上海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今公布本报记者
上海青少年中胖墩、近视眼较多,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图为上海的胖墩小朋友在积极锻炼。 蒙嘉民 摄你身高多少?体重几何?闭上眼一只脚站立能坚持多久?

  做个小测试吧:双手下垂脚不动,30至39岁男性单腿能站9.9秒为达标,40至49岁为8.4秒,50至59岁为7.4秒,60至69岁为5.8秒;女性推迟10岁计算。告诉你,站得越久,身体越好,没达标就说明你生理年龄已高于实际年龄啦……

  不要以为这是在窥探你的个人隐私。当这些孤立的数字从一个个“你”身上大量汇总,就可以描绘出一座城市生命群体的健康———继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后,上海第二次对全市市民体质信息进行大规模抽样收集,今天,上海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

  细细解读,“你”的身体素质今天怎样?

  人们更高了

  身体更壮了

  上海市民身体素质,究竟哪些方面进步了?

  简单说,青少年人更高,身体更壮了。

  7至18岁学生身体形态和发育水平的监测显示:与2000年相比,男生各年龄平均身高增长1.1厘米,体重增加1.8千克,女生各年龄平均身高增长0.95厘米,体重增加1.01千克。而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上海青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从3岁幼儿开始,就大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其中3至6岁幼儿的男女身高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厘米和2.1厘米,体重平均要重1.4千克和1.3千克,到了7至18岁这个年龄段,男女身高平均要高3.6厘米和3.1厘米,体重要重3.3千克和2.2千克。

  身体长高、体重增加后,上海市民的身体素质变得如何?

  监测结果显示:明显增强。

  据统计,在受监测的上海幼儿人群中,绝大多数身体素质指标均保持或超过2000年水平,而立定跳远、10米折返跑和双脚连续跳等指标增幅较大。在7至18岁的学生人群中,男女生的握力、体前屈指标,均有所提高。

  变化较明显的还是在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中。在肌肉力量类指标中,成年人男性的纵跳、俯卧撑水平比2000年平均提高了10%,女性的1分钟仰卧起坐提高了20%。男女老年人的握力较2000年提高了5%。绝大部分的指标水平,都高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

  监测公报还显示: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结果,上海市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6.24,高于100.75的全国平均水平,列全国首位。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上海市民近5年来体质得到了明显增强?

  还是监测结果给出了答案: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大大增加。

  事实证明,体育锻炼一直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有39.3%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也就是说,每10个上海人里,就有4个是经常健身的。在这些人群里,青年人一般每周锻炼1至2次,而老年人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超过了40%,超过50%的老年锻炼者已持续锻炼了5年以上。

  上海体育部门提出的“人人运动”计划,也在这几年深入人心。由于在全市范围大力倡导“体育生活化”的新理念,体育锻炼的门槛被大大降低。监测显示,步行、骑自行车等锻炼项目普遍被市民采用,在锻炼人群中分别占到了47.6%和30.3%。

  当然,健身环境的改善也是上海市民体质增强的重要外部条件。经过近10年建设,上海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1.88平方米,社区健身苑点已覆盖了市区100%的居委、郊区80%的村委。

  事实胜于雄辩: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带出健康。

  肥胖很明显

  “问题很严重”

  肥胖成了上海人的大问题?

  曾经,我国台湾学者龙应台笔下的“像个弯豆芽”,被视为上海人体态的标准像。但今日公布的上海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表明,近年来,上海市民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昔日的“弯豆芽”们,正悄悄向“啤酒桶”转变。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肥胖“危机”覆盖男女老幼。监测显示:在7至22岁学生中,肥胖率为11.5%;成年男性,36.8%超重,8.9%肥胖;老年男性,41.7%超重,11.2%肥胖;老年女性,40.1%超重,14.5%肥胖。相比2000年的数据,各年龄层的上海市民超重和肥胖的比率,皆有增长。

  或许会有人觉得,胖又怎么啦?那说明咱牙好胃好吃得好,生活水平提高快。不过,上海体科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可说得很严肃:问题很严重!

  以2/3人口超重的美国为例,每年因肥胖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医疗开支,高达1100亿美元。胖人们压垮旅馆的床、挤坏商场的电梯、坐塌医院的轮椅,乃至一些航空公司不堪油耗重负,要求那些臀部过宽的胖乘客一人必须购买两张机票。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肥胖趋势再不缓解,到2050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将会比现在缩短2至5年。刘欣告诉记者,这次体质监测已表明,上海人由于体重超重和腰围超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相关疾病危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胖,并不仅仅因为吃得好了。调查显示,上海人“静态生活”特征明显。43.8%的人每天主要的活动就是坐着,37%的人累计坐着的时间超过6小时。从每天步行的累计时间看,41%的人不到30分钟。许多人坐完办公室继续“坐家”,电视卡拉OK这样的“视听娱乐”位居上海市民闲暇活动第一选择,总体达70%。

  刘欣告诉记者,有些参加体质监测的市民很委屈:有空也打打羽毛球跳跳操,为啥体重照样年年上升?究其原因,是锻炼的效益不高。“有的年轻人把运动当聚会,一周踢场球,筋疲力尽后大吃一顿,等于没锻炼。”据调查,超过半数的成年人每周锻炼次数较少或没有规律,参加各类体育组织、团队的锻炼者仅占总数的23%,锻炼不科学,效果当然不理想。

  还有一个现象也能说明问题:市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呈“U”字形分布,谷底在40岁年龄前后。35岁到40岁,本是超重和肥胖发生的起始期,也是预防的关键期,却正是人到中年、工作忙、家务重的锻炼困难期。

  除了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身体机能的下降。

  “一个30人的班级上体育课,一次引体向上都拉不上去的男生起码有五六个。”上海交大教授赵文杰告诉记者:很多大学生通宵达旦上网游戏,晨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教授认为,在今后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应该设置一些有助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增强意志力的项目。

  怎样运动好

  专家来支招

  记者:有些市民平时也会打打乒乓,体重却还是超重,怎样提高运动效益?

  刘欣:想减肥,有氧运动是少不了的。所谓有氧运动是指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代谢耐力项目,比如快速走、慢跑、游泳、骑车、滑冰、跳绳、健美操这些运动大肌肉且持续20分钟以上、心律保持在一定水平的运动。现在一些成年人锻炼,练了十几分钟觉得累了就不练了。要知道前15分钟只在消耗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消耗一般要在运动后20至30分钟才开始。所以至少要半小时,最好控制在一小时内,瘦身效果比较好。

  记者:对上班族来说,实在挤不出时间怎么办?

  刘欣:我推荐一个办法,每天走两次,每次走30分钟,昂首挺胸,保持一定的步速。这也是最近上海市体育局提出的“体育生活化”理念。关键是长期坚持,最怕平时不练、周末大练,并不太科学合理。

  记者:走楼梯有什么讲究吗?

  刘欣:这对体力的消耗要远大于在平地步行,国外许多公司都鼓励员工通过上下楼梯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但是要特别注意,一是安全,二是膝关节有疾病者病情可能会加重,三是一次登楼不能太高,一般建议一次不要超过6层,以中等速度进行。

  记者:多快算是中等速度呢?

  刘欣:有氧运动要求中等运动强度,从步行来说一般每分钟110到130步,缺乏锻炼者可再慢些;骑自行车速度一般要求每小时12公里左右;跑步时速一般在6公里。但最精确的控制强度的方法还是采用运动中的心律,年轻人进行有氧运动心律要达130,中老年人一般在110,锻炼中能够维持在这个心律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记者:学生近视眼患者比例提高似乎是一个顽症?

  刘欣: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疲劳,而有些学生常常对做眼保健操不以为然,却不知一套眼保健操如果认真做下来,能够有效地缓解视疲劳。家长要提醒孩子伏案读书一段时间后,眼睛要看看远处,此外可以让孩子平时打打乒乓球。打乒乓球时,眼睛的睫状肌会随乒乓球的来往穿梭不停地放松和收缩,能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消除眼睛疲劳,预防近视。

  记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疾病的中老年人,什么运动最适合?

  刘欣:有氧运动是针对这类疾病最好的运动之一。其实有氧运动就是耐力运动,它能够改善人体心脏血管等器官的功能,具有减缓疾病发展的功能。像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社区健身点的一些器材,如骑马器等都是有氧运动,长期坚持对健康很有好处。当然,锻炼毕竟不能代替医疗,我们在锻炼的同时仍要遵循医生的意见。

  市体育局局长于晨介绍说: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三个重要环节,这些年,本市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将其作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后,我们将加强健身宣传,进一步增强市民体育健身意识,比如推广“体育生活化”,倡导市民每周参加三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体育锻炼等;同时,继续建设社区公共运动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加大单位、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并倡导改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健身环境等;另外就是加强健身指导,针对本市市民体质的弱点,完善体质监测三级网络,倡导市民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总之一句话,我们的“人人运动”、“体育生活化”都是为了———以人为本。

  《上海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全文将刊登于上海体育网http://tyj.sh.gov.cn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