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归文艺的审美导向功能 王琪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9:00 解放日报

  

回归文艺的审美导向功能王琪森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文艺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思想认识意义和审美导向责任。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文艺领域由于受到市场竞争的挑战和挤压以及经济效应的推崇与考核,导致了生产状况、价值确认和娱乐取向的倾斜与滑坡,出现了不和谐现象。

  文艺归类于精神生产的范畴,亦隶属于审美活动的需要。因而文艺具有娱乐休闲的

欣赏诉求、陶冶情操的教化诉求、引领精神的理念诉求、提高审美的认识诉求,从而达到相应的目标与境界———促进和谐发展的社会结构和人文形态。但是在庸俗、功利、趋时的“文艺的时代综合症”作用下,一些文艺产品凸显了三种异化倾向:一是格调低下、形式媚俗的“娱乐至上”;二是思想消弭、内容苍白的“审美终结”;三是效益崇尚、市场覆盖的“经济膨胀”。在这三种异化倾向的驱动下,文艺的精神引领作用无暇体现,思想意义也无力提升。

  文艺作品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商品,也不能彻底臣服于市场。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文艺都应有相应的精神内涵和必要的审美价值,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特别是在社会制度先进、群体活力勃发、思想观念活跃、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文艺的社会影响、审美效应和艺术地位,更是完全取决于内在的思想活力和外在的精神张力,而不是其获得的经济收入。

  “文艺的时代综合症”对文艺的精神引领作用的消解、扭曲乃至背离,具体表现为这些方面:社会责任性的缺失、受众审美性的倾斜、思想内涵性的匮乏、精神引领性的解构、艺术原创性的萎缩。而和文艺领域的这种异质化和低靡化相对应的,则是心态的浮躁、名利的争逐、拜金的驱动、媚众的需求、低俗的迎合、炒作的喧哗等,并且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当高分贝的杂音。于是,趋同攀比成了时尚,仿效依附成了范式,急功近利成了目的。在文学界,从大胆的“身体写作”、“下半身文学”到粗劣血腥的暴力凶杀,从炫耀“另类写作”到推崇“隐私卖点”。在影视界,从热衷于展览腐朽落后、丑陋愚昧的“怀旧片”到着力于情节离奇、裸露情杀、内容无聊的“巨片”;从聚焦于“三重门”的宫门、豪门、娼门到偏好于“三戏说”的戏说皇帝、戏说英烈、戏说经典。在书画界,从怪诞乖谬的“流行书风”到展示色相的“丰乳肥臀”,从取法低下的“现代印风”到废弃绘画元素的“笔墨游戏”。同样,在戏剧界、娱乐界、网络传媒界、报纸杂志界等,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喜好形式浮华、崇尚时髦媚俗、片面追求市场效益等问题。

  文艺界所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从深层的现实社会原因及创作生态环境来看,是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在社会转型期所表现出的群体性迷惘和主体性滞后,特别是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时,显得茫然和无奈,只得让审美屈从低俗、让效益颠覆品位、让炒作取代实力,使文艺丧失了打造精神力量的基础和构建精神纽带的职能。

  当前,应该回归和发挥文艺的审美功能及其精神引领作用。文艺应充分发挥鼓劲、鼓气、鼓舞的作用,弘扬时代的“精气神”,体现民族的“魂与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