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社论•中美对话:以战略前瞻性克服战略不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9:01 金羊网-新快报

  ■邱震海

  这两天中美两国将在北京举行战略经济对话。这是中美首次展开经济层面的战略对话,但实际上这个对话将远远超出经济和贸易层面,而嵌入未来十几年中美两国关系结构的深层,其中包括能源、产业结构和两国互相看待彼此的经济摩擦和合作等问题。

  一般舆论认为,美国代表团此行北京,带来了一整套在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开放问题上的要求清单,因而将美国代表团此行称为“施压之旅”。这样的解读无疑过于简单了。

  中美关系发展至今,基本上在国际外交层面上建立起了“利益共同体”关系,双方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互有所需,也因此才有了年前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的“中美利益相关者”定义。

  “中美利益相关者”定义的确立,意味着中美关系这组本世纪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开始摆脱昔日美苏冷战的传统思维定式,进入一个以合作、磨合消弭潜在对抗的新模式。

  但若将眼光从外交和政治层面转入经济层面,人们又可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在经济领域的摩擦往往更为实在和具体;双方面对层出不穷的经济摩擦,如何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同时又有切实有效的逐步消除摩擦的机制,成为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简而言之,这是一次政治层面的经济战略对话。熟知国际舞台游戏规则的人都知道,解决国际纠纷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专业眼光和途径,二是政治眼光和途径;前者局限于专家视野,虽精确但却失之宏观政治考量;后者则从宏观战略思维出发,绕过一些专家层面无法克服的障碍。

  当然,政治眼光也有正面和负面两种,其实折射了政治眼光背后的政治心态:以负面效应而言,同样是贸易摩擦和能源威胁,中美谈判之所以较中欧同类谈判更为复杂,原因就在于美国在专业因素之外还掺杂了政治考量。

  但以正面效应而言,中俄历史领土纠纷的处理,就是以政治思维跨越专业障碍的典型。以中美经济摩擦而言,其间不但涉及两国短期经济利益(如人民币升值、贸易逆差等),而且也涉及两国长期的正视对方并找到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

  因此,中美战略经济谈判实际上是专业眼光和政治眼光的结合;而在政治眼光中,则又掺杂了战略前瞻眼光和尚存的战略不信任。唯其如此,今天开始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不但考验双方能否以政治思维跨越专业障碍,亦即以战略前瞻眼光去审视专业经济问题,甚至也考验双方能否在政治思维内部,能否以战略前瞻性克服战略不信任。

  因此,对于首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人们既抱以乐观其成的态度,但也不必怀有过高期待;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保尔森临行前在美媒体撰文,重提中美“伙伴关系”一词。其间是否意味着布什政府对华政策有新定位,以及保尔森在美对华决策中地位的上升,十分耐人寻味。(作者系凤凰卫视评论员)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