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亦正亦邪背后是行为失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2:00 光明网
白田田

  山西吕梁地区假记者猖獗,那些人打着记者的旗号,敲诈私营矿主、干预农村选举。但有的假记者亦邪亦正,一面捞钱,有一颗黑心;同时又觉得自己肩负社会正义,发了不少舆论监督的稿子,有一颗红心。(12月8日,《中国青年报》)

  有人调侃说,如此假记者,没有坚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是渎职行为。虽是玩笑话,但正好道出了更多正邪交杂、真假难分现象的产生原因:位置

的偏离和行为的失范。

  作为社会的人或组织,社会为他分配了一个属于他或它的位置。当然,官人下海、商人从政、投笔从戎、解甲归田,每个人的位置可以不断变化,但只要在一个位置上,就需有所坚守,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古人讲“本心”,就是说要守住心灵的位置,这样才能守住社会关系中的那个位置。“本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偏离原有的位置。在当前这个“商品浪潮”、“眼球经济”的时代,外界干扰的因素无外乎名和利。在关于假记者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真记者是如何偏离记者的位置的。在众多假记者中,有不少都有正规报社或下属记者站发的记者证和采访证,甚至还签订了合同,规定每年上交多少钱,回扣、提成是多少。记者本是社会的良心,是真实与真相的守护者,本应在新闻岗位上“为生民立命”,却只顾着“为自己赚钱”。

  在“争名夺利”的大舞台上,不知上演着多少“角色错位”的闹剧。比如上周引起争议的“公处涉黄人员事件”和“记者下跪事件”,前者争议之处在于警方是否执法犯法,做了不该其作为的事。我也觉得,现在一些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安守本分”,在为百姓谋利益的“有所为”之外还要在市场领域“越俎”,在道德范畴“代庖”。后者的争议之处便在于公众怀疑那位记者是不是在以“表演”搏“出位”,可见报道真相的记者也已不为人们所相信。这种怀疑是危机的征兆,说明我们的社会“失范”到了怎样的地步。

  假记者干真记者的事,这种亦邪亦正还不失其黑色幽默;但社会普遍的位置偏离和行为失范却不能让人轻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下,和谐绝不是“和稀泥”,丧失基本的界线和规范,而应是“和而不同”,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所坚守,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