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论坛可世俗化却不可庸俗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4: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耀琪

  《羊城晚报》昨天报道了当前论坛满天飞的景象:珠三角一周论坛就达40个,令人如同雾里看花不明就里。近年来,彩旗飘飘的会展经济确实让大小城市显现一种风云际会的景象,“论坛”作为其中吸引眼球的一个符号,也日益在商业化和通俗化中容纳了超负荷的角色,甚至迅速异化和贬值。这不知是否应了一句话:论坛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论坛的本义是某一领域的高层次的思想交流平台,许多科研机构主办的论坛,也是以此为标尺谨守规矩的。然而近年来许多地方各层次办的诸多“论坛”、“峰会”却是难觅标尺,它们挟裹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目的,最后甚至演变为商家联谊、政绩展览的一个场合。有的县城搞旅游论坛,却不过是场公款旅游的官员秀;有的山区市搞个投资高峰论坛,却是只见本地招商不见论坛主题。连一个楼盘开盘,都可以开个国际论坛,官员专家一溜排排坐,大谈这个项目的美好前景。

  论坛的庸俗化和异化来自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操纵,许多论坛在其生成之初就不是为了共同解决领域内发展问题而来的。它作为某个政府、机构或公司发明和运作地项目,首要角色就是“聚宝盆”。为了大量地吸纳资源和赞助,这个“盆”往往命名诸如亚洲、中国、华南之类的头衔,合作、发展之类的虚名,打着高层领导的批示,带着策划的主题去圈钱找人。待到济济一堂、酒店爆满之际,政府、指定媒体、赞助单位、专家人士、合作伙伴也各得其利。有些小城市还看中了论坛的经济乘数效应,拼着力气都要把一些论坛拉来本地“永久落户”,如此还为自己贴上了文化标签。

  在国外,对会展论坛的见识远比我们的要丰富,无论是政府还是商家搭建论坛平台,首要目标都是为了启发智慧,激励见识,探讨出路,所有程序和安排都是为之服务的。一场有分量的论坛,其前提就是国际参与、专业真知、领域前瞻,而并非莫名其妙的招商、出名和圈钱等目标。论坛不但邀请权威人士,还必须保证受众与讲演者有充分的交流空间和时间。围绕主题论坛还设置产生一系列研讨会,鼓励方方面面的智慧与见识。

  回头看看我们的论坛却是行政策划太多,利益把持太重,政府做商人,商家做专家。论坛热闹而苍白,不但没有贡献多少真知灼见,还演变为自谈自唱、专家亮相的演出。其实问题关键还不在“论坛”、“峰会”、“讲坛”的叫法是时髦还是太滥,而在于一个政府、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机构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喜欢为智慧鼓呼还是为自己喝彩,热衷论坛还是热衷论坛经济,是要经济搭台思想上演抑或相反。显而易见,论坛的世俗化是好事,但庸俗化则一定是坏事。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