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对农村中小学生免学杂费的另类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8:34 南方网

  教育部部长周济12月11日透露,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据了解,免除学杂费将惠及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免除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这对于广大农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广东早在2006年就全面免收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信在全国各地也会遇到,不妨做一个参照。

  许多农民家庭当年为了享受市民待遇,纷纷花钱为子女办理了“农转非”,免费政策一出,他们感到万般无奈。也有一些城市困难家庭,为享受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办理“非转农”。其实人们心中的疑问是:如何确定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资格,应认学生户口,还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笔者在采访期间,有农民讲得就很清楚:在学校读书的是学生,可缴学费的却是家长,当然应该以家庭的经济状况作为可否受惠的标准。

  伴随着我国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历史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如何确保这些政策顺利落实,使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何谓统筹发展,依笔者的理解,就是要尽一切努力打破城乡藩篱,消除那些依附于户籍的各种特权和利益,最终废除二元对立的政策性不公。

  以此反观现行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它的初衷虽好,但政策设计却依旧抱着户籍与利益相捆绑的老思路,即利益跟着户籍走。只不过以前享受各种特权的是城市居民,而此次享受免杂费待遇的却是农村居民。说白了,依旧是城乡两张皮,并没有做到“统筹发展”。政策是个无形的指挥棒,在它的指挥下,许多困难城镇居民“非转农”潜流暗涌实在不足为奇。原因很简单,它与前些年各地农民千方百计办“农转非”如出一辙。

  从这一政策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看,政策设计者显然忽视了近些年各地众多“半拉子”的城市化工程:许多城郊的失地农民虽然拥有了体面的城市户口,但却享受不到市民的社保福利,生活依旧困难;有些农民为了方便子女入学、就业,虽为他们办理了“农转非”,但家庭经济状况却与一般农民并无二至……事实上,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早已不再泾渭分明,如果上述生活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不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这显然有悖于此项惠农政策的初衷。(编辑:洋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