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不要拯救对你撒谎的小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0:40 红网

  要不要拯救一个坚贞不屈的女孩子?这不是一个问题。但,要不要继续拯救一个对你撒谎的小偷呢?这就很成了问题。仅仅一周的时间,被首府市民广为关注的“女孩脚筋被砍”事件,来了一个令人瞠目的急转弯——本来的“被逼卖淫坚决不从,导致身受重伤”的弱女子,现在居然成了一个撒谎者,一个骗走他人手机后被报复的犯罪嫌疑人——小梅在欺骗了警方、媒体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12月14日《乌鲁木齐晚报》)

  据说“小梅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谓“关注”,实质就是——我们的“善意”到底要不要考虑施与对象?这道考题让原先蒙在鼓里的人们犹疑了,选择有三:要回捐款、或者且当上当、或者继续帮助。事实而言,当我们的善意被“蒙羞”的时候,我们大抵也只有这三种选择——这是中国社会道德的现实语境:张扬着伦理道德而缺位着现代社会公德、尤其低层次的常德规范。因此我们的善意是有边界的有限度的甚至是有价值期待的,以“伦理规范”为皈依的“善”是以血缘亲缘关系为半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爱有差等的。这便是单位公车上大家都恭谦礼让,而一到城市公车上,依然冲刺在前的根源——在“小梅事件”中,我们善意的诉求是对一个弱质女子的悲悯与同情,而这种价值情感被嵌入了一个关键的道德底线:假设她与我们是一样善良的,被“恶”所欺辱,而我们奖善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表达社会良心对“恶”的反抗力量;而一旦发现我们是在“以善感恶,以德报怨”,尽管事实高尚,但显然不是我们善意表达的初衷。

  有一些原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渐次成了我们道德天空的千疮百孔:落水小偷要不要救助?民意“欲杀之而后快”的杀人犯要不要做司法精神鉴定?卖淫的女子要不要拉出来上街游行?……抛开法理层面不谈,这些问号彰显着我们“公德”的式微、“善意”的淡漠。小梅偷窃了,小梅撒谎了——当然,她理应承担其行为责任,但问题是,在其“脚筋被挑断”的生存语境中,过往的“恶”还要“报应式”地被“及时”清算吗?在这些问题之上,是一个核心的价值判断谜团——我们的社会到底是在追寻“惩恶的快感”还是冀望“扬善的和美”?由社会成本损益来看,屠刀从来不可能弥合所有权利义务对抗的伤口,司法资源的稀缺、司法成本的高昂,注定了法律的负性和有限,她必须借助于道德这个胞生兄弟,才能共同经营好“社会秩序”这个庞大的产业。道德即是善德,可兰经说,“以善制恶,结果定会更好,敌人必成朋友,憎恨必永远消亡。”真正的“善德”是人内心的“绝对律令”,其原动力来自人对“普通人标准”的超越,是人类在满足生存、安全、秩序等基本需求之后而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心灵旅程。就“小梅现象”而言,最简单的“善意”就是:我们可以批评她,但前提是我们需要拯救她。

  在特蕾莎修女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刻着这样几句话: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你还是要爱他们;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善意的边界其实就是没有边界,她是我们不必担心“以力取胜”的丛林法则在社会蔓延的最后屏障,在我们万水千山的转身回眸之后依然澄明温暖。

稿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