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沿革半世纪八次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2:04 大众网-齐鲁晚报

  15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高考内容、科目设置发生较大变化,于是关于高考科目、方式的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据记者了解,自1952年以来,我国高考科目的设置前后经过了八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变化:1952年高考设高中所学全部科目,高校根据专业要求,按不同比例计算各科分数录取。由于这一办法不能很好体现各专业的特点,1954年高考科目分文、理二类

  第二次变化:1955年,高考科目进一步分成文、理、农医三类。

  第三次变化:1964年,高考科目又重新改成文理二类。

  第四次变化:1978年恢复全国统考,同时恢复文理二类的科目设置。一些专家认为,分文理二类设置科目,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比如,相当多的中学不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造成学生知识结构残缺。同时,高考科目又比较多,录取以总分划线,迫使学生追求各科的高分数,造成平均发展。知识结构残缺而无特长的新生,严重影响高等学校的培养质量,对文理二类的边缘学科尤甚;其次,因高考录取率较低,高考试题难度往往高于高中毕业生水平,严重挫伤了大多数中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教育部组织许多单位进行了调研,决定把高考同高中毕业考试分开,建立有权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高中毕业会考。在会考的基础上,高考只考相关科目。参加当时高考的一些人对高考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其中有人介绍,当时他们文科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和地理共6科,考试时间是3天。

  第五次变化: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以前国家发生活费相当于“国家干部”的大学生身份到这一届变成了自己掏钱。“3+2”高考模式开始,文科生是语、数、外加政治、历史,理科生是语、数、外加物理、化学,考试时间调整为两天半。

  第六次变化:2002年,“3+X”模式推出。“3+X”中的“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其中数学分文、理科试卷,外语听力计入外语科总分;“X”指综合科目,分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考试时间压缩为两天。

  第七次变化:2005年—2006年,我省继续实行“3+X”考试方案,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由我省自行命题,其他科目由教育部命题。

  第八次变化:2007年度的变化较大,考试指导思想也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我省普通高考自行组织各科目命题,采用3+X+1模式。


本报记者 王振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