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些大学生为何拒绝去农村基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2:16 中国青年报

  新华社记者 郭嘉轩

  教育部公布,2007年我国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495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千辛万苦跋涉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比任何人都有更迫切的工作愿望。但与浙江台州等地的“非转农”现象迥然不同的是,湖北省人事部门日前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收回的2560份问卷中,竟无一人选择到湖北省农村基层工作。

  一方面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在我国相当多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多年都无法引进一个大学生。人才资源的差距增大了城乡差距,众多无法及时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又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依然不愿下农村基层,这只是因为毕业生不愿吃苦、求职挑剔吗?个中缘由发人深省。

  应当看到,在当前国情下,让大学毕业生选择农村基层,决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职业选择,其中还包含着牵涉到大学生自身乃至其家庭的诸多因素,比在城市就业复杂、困难得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对到农村基层工作普遍存在几大顾虑:在观念上,一些大学生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入高校,觉得毕业再回农村没面子;有的担心农村不能充分发挥才干;有的担心在农村工作后,若想回城重新就业非常困难;还有的则是顾虑在农村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难以解决;更直接的困难是基层待遇偏低,生活清苦,收入水平相对于大学教育的投入不成比例。

  一味指责不如换位思考。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基层的现象,暴露出一些地方在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方面措施的空白。众多待业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而广大的农村基层有迫切的用人需求,因此千方百计构建通畅的渠道,合理配置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应当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

  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单纯依靠道德感召是不够的,只有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并提供切实有效的社会服务,逐步优化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将众多的毕业生从就业压力大的大城市,疏导至求才若渴的广阔农村,在这方面,有关部门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新华社武汉12月15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