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身子太重 “土行孙”遁地花了3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3:5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昨天凌晨5点左右,从德阳中国二重经大件路一路摸黑来蓉的“土行孙”——“创新号”地铁盾构机主机安全抵达了位于后子门的地铁施工工地的现场。这个总重量达300吨,一个单件最重达100多吨的庞然大物,昨天一到现场,就开始了紧张的装卸和吊装下井。本报记者昨天中午亲眼目睹了其中最重的部件——中盾盾体的下井全过程,并首次被特许进入盾

构始发井,亲临地下18米的盾构机作业现场。

  大家伙遁地 用了3个小时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仔细准备,中午11点半,在高20多米的起重吊车的吊装下,主机中最重的一部分——总重量达105吨的中盾终于从运输平板车上下到了地面上。由于这个部件在井下将会是竖着组装的,所以必须先将此时还平躺着的它翻转90度,然后再往前行进10米左右,再吊装到18米深的盾构井下;出于安全考虑,整个过程要求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停顿。

  由于中盾身宽体沉,工人们在它的主面和侧面都上了钢丝绳,钢丝绳的直径差不多有手腕那么粗;同时还要借助两台吊机的力量才能将这个“大家伙”翻个身。

  中午12∶03,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前期准备,吊装翻身正式开始。虽然说从翻身的地方到盾构井的位置只有几米的距离,但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整个吊装平移以及随后的下井速度都非常缓慢。

  直到中午12∶40,中盾这个“大家伙”才乖乖地落到了始发井的托架上。此时,时间已过去了3个多小时。

  记者体验“土行孙”“地宫”

  在施工方的特许下,昨天本报记者首次进入深达18米的“地宫”——盾构始发井,亲身体验了“土行孙”的工作环境。

  走过长长的舷梯,终于来到了“地宫”。“地宫”的尽头是一个直径差不多4人高的大圆壁,“始发井四壁插进了20多米深的桩子,然后打入钢筋笼,再浇筑上水泥,形成‘铜城铁壁’,防止地下水渗入和保证井壁坚固。”随行的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经过长长的像肠道一样的后配套部分,终于来到了盾构始发井的最前端。只见硕大的盾构机主机安静地“坐在”托架上,3组工人正在左、右以及上端进行组装操作。“这个托架已经决定了它出发时的姿态和方位。今天主要做的就是中盾和前盾的螺栓连接,连接这两个盾体的螺栓一共有166个;另外就是把这个调整盾机内、外气压的闸装上去。”现场有关负责人介绍。

  “土行孙”本月底正式开工

  因为昨天晚上10点,盾构机的最后一个大部件——刀盘也抵达现场,所以施工单位昨晚连夜开始了刀盘的安装。整个盾构机的硬件连接部分到本月22日左右结束,之后将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整机调试,然后大约在本月底“土行孙”就可以开始正式工作了。在20日左右,1万伏的高压电力就将向工地供应。

  本报记者 袁弘 摄影 何海洋

  “土行孙”遁地·揭秘

  空降10名外援帮忙

  昨天在地宫现场,记者还看到了几位外国人,一问才知道,原来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盾构机组装,施工单位专门从广州调集了10名组装精英抵蓉,其中包括来自德国的“外援”。除了调集“外援”,现场还安排了4个班组进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

  驾驶员都是大学生

  据介绍,“创新号”盾构机的2名驾驶员都是机械类本科毕业生,虽然以前没有驾驶过盾构机,但他们都已经经过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而且还到广州盾构标段进行了“实地模拟操作”。其他作业线的近50名工作人员也已经厉兵秣马,只等硬件组装调试完毕就开始工作。“虽然全部是新人上阵,但因为这已经是我们所负责的第三个盾构项目了,加上有前任盾构机驾驶员也在现场担负机电工作负责人,所以整体运作不会有太大问题。”施工单位负责人说。

  “土行孙”钻地还要吐“口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地质情况选线,“土行孙”将不会走直线从后子门穿越省科技馆到天府广场,而是拐了一个弯,从冶金宾馆进入天府广场站。根据成都的地质情况,施工单位预计“土行孙”每天可以前进10米左右。有关负责人说:“掘进时,盾构机将一边吐白沫一边前进。它所吐的泡沫有两大作用:冷却刀片和润滑土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