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做最好的自己”(大学校园的感人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4: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做最好的自己”(大学校园的感人故事)
阅读提示

  施永辉,1980年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博士研究生。2001年5月进入朱玉贤教授的实验室,随后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负责人,执行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棉纤维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工作。2006年3月1日,施永辉和实验小组成员的论文刊登在国际上植物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杂志——《The Plant Cell》网络

和印刷版期刊上,并成为该杂志有史以来网络点击率最高的50篇论文之一。

  施永辉是怎样的一位学生呢?约定的时间到了,一位个子不高、面容敦厚的男生急匆匆来到了我的面前。“明天要去外地,实验室有许多事要交待。”施永辉略带歉意地说。我们沿着铺满落叶的小径边走边聊,这位年轻学生洋溢的青春热情在冬夜里感染着我。

  志存高远

  施永辉能大段背诵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名言警句,对他们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当最初读到他们的故事时,施永辉暗下决心。

  1998年,怀着对生命科学的向往,施永辉高考时选择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他总是用李开复的那句“做最好的自己”来激励自己。除了学习本专业课程,他同时加入了理科实验班的学习。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期间,他对经济学和管理学产生了兴趣,并把这些原理应用到日后的科研项目和团队工作之中。

  施永辉喜欢挑战自己,勇于承担重任。本科阶段,他就开始考虑研究生阶段的任务了。他积极联系学长,希望能接着他们的研究结果继续做一些分析工作。施永辉积极主动的态度引起导师的重视,最终导师决定:实验室立刻开发国内最大规模的CDNA生物芯片,由施永辉担任课题小组的负责人,执行科技部的973项目《棉纤维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工作。据朱玉贤教授介绍,这个课题一旦取得突破,将为这个年轻人博得世界性声誉。

  就这样,从走入燕园的少年,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项目负责人,施永辉一步步地朝着梦想迈进。

  百折不挠

  科学研究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施永辉总能在看似绝望的科研困境中不退缩,坚持寻找实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假说。

  《棉纤维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项目起初并不顺利,尽管棉花纤维占世界纺织工业纤维来源的90%以上,但国际植物学界对于棉花纤维的发育研究进展非常缓慢。他们的研究课题不仅受到经费和研究期限的限制,而且还面临实验系统方面的困难。

  经过研究,他们绕过转基因研究这个耗时且风险较大的方法,采用大规模生物芯片筛选,把目标集中在少数可以集中研究的基因之中。后来的研究证明了最初的判断,他们将据此撰写的论文投往国际上植物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杂志《The Plant Cell》,几经修改,论文终于刊登在《The Plant Cell》网络和印刷版期刊上。由于在植物学界第一个用大规模方法鉴定了棉花纤维发育中重要的生物因子,论文一发表便吸引了世界目光,成为该杂志有史以来网络点击率最高的50篇论文之一。

  施永辉不仅一次次使自己走出了科研的困境,还想方设法帮助同伴克服困难。一位同学的科研不顺利,重压之下想到了退学。施永辉便以自己的失败经历勉励他,还动员其他同学开导他,这位同学逐渐找回了自信。

  上午9点到12点,下午1点到6点,晚上7点到11点,这就是几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每天的科研“生活轨迹”。因为彼此的信任与合作,这个团队显得那么的富有朝气与创造力。

  编后

  施永辉的成功固然值得称道,更值得称道的是他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在困难中寻找希望的精神品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科研中善于与别人合作,乐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他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追求成功又不惧困难,这些都值得青年朋友们学习和借鉴。

本报记者 施 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