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蓝营年轻世代发起反省诉求改革、本土的国民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9:03 人民网

  人民网12月16日电由约十名国民党籍“立委助理”发起的“国民党立委助理连线”预计20日成立。发起人之一的程诗郁说,他们期盼国民党改革,与民进党进行非意识形态竞争。“助理连线”在给国民党中央的一封信中强调,“人民不只期待清廉的马英九,更期待一个自省、改革、进步、本土的国民党”。

  据台湾媒体报道,“助理连线”发出的“给国民党中央的一封信──希望在反省后

往感动人民的力量凝聚”,内容大意为,身为“立法院”最大党的国民党,在关键时期并未扮演应有角色。

  信中指出,国民党输了高雄市长选举,赢了只有64%投票率的台北市长选举,原因不是表面上的可笑理由,而是“我们的党没有让人民看到未来的希望,也没有感动人民的价值”。

  信中还说,“马主席,人民不只期待一个清廉的马英九,更期待一个自省的、改革的、进步的、本土的国民党”。“每次选举我们大肆广告的优先法案,在立法院推动了多少?”

  “助理连线”预计下周三(20日)正式对外宣布。主要诉求希望国民两党朝非意识形态的两党竞争发展,但要比好不比坏(烂),未来运作模式将以办论坛方式与学者、甚至与民进党“绿六组”等对话。

  从事“立委助理”约十年的程诗郁表示,八、九月份“红衫军”开始倒扁运动时,萌生组织“助理连线”想法。预期一旦“助理连线”正式成立,一定有掌声也有嘘声,“但如果怕批评,我们就不用出来了”。“助理连线”下周成立时,将检视本会期国民党团有多少法案应过却未过。

  国民党籍“立委”、中常委赖士葆说,任何有助国民党改革的声音与团体,都乐观其成,包括“助理连线”的成立。

  另一位党籍“立委”、中常委洪秀柱也认为,乐见年轻人跳出来诉求党内改革,但建议“助理连线”应提出具体且有建设性意见,并接受党籍“立委”或中常会公开讨论,而不是提出意见就要党中央接受。她对“助理连线”持正面肯定态度。

  另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知名媒体人赵少康昨天在台湾《苹果日报》撰文说,国民党高雄市党部主委许福明说:“国民党的人太斯文了,开票所内监票人数不够,开票所外没有对方人多、人凶,连国民党的带子都不敢绑,怕被打!”

  天啊,如果选个高雄市长只有八百多个投开票所都怕成这样,那2008“总统大选”全台湾好几万个投开票所该怎么办?不敢监票还选什么举?我认为这根本是推托卸责之词,既没智慧规划,又没能力执行,2004年废票事件重演,国民党始终学不到教训。

  赵少康文章说,“每逢选前必闹事”,1998年假变造吴敦义绯闻录音带事件、2000年宋楚瑜兴票案、2004年“3.19枪击案”、2006年“走路工”疑云,我保证,2008年一定会设计一个更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而且我保证国民党一定又是束手无策、反应迟钝、投鼠忌器,最后只有挨打的份,至于什么“先发制人”、“最佳的防御就是攻击”,马英九是不屑、不会也听不进去的。

  这次的选举,民进党该输未输,国民党该赢未赢,胜败兵家常事,本来也没有什么,但蓝营群众为什么那么焦虑?主要是担心2008的“总统大选”,马英九应付的来吗?

  民进党已喊出“苏谢配”,民进党如果亮出了倚天剑,马英九的屠龙刀准备好了吗?

  赵少康指出,苏、谢像陈菊一样,都是演讲时带有感情的人,能挑动群众的情绪,煽动群众的情感,人民投票凭感觉的多,凭理智的少,马英九想要赢,就要学会如何感动人,唤起群众的热情,而要感动人、挑起人的热情,就要先感动自己、挑起自己的热情,这不是光计算握几双手就能达成的,这不是算术,更不是逻辑,这是情绪、是艺术。

  谢长廷这次选的其实哪有什么好?他和我同时选上台北市议员,又在台北市选过多次“立法委员”,台北市本来就是他的“发源地”,连李应元碰到连任超强的马英九,都能拿到36%的选票,谢长廷怎会拿的更少?我在选前一天就公开在电视上预测他会拿到40%的票,比起陈水扁他的票少得多,只是他的得票比低期望值高,而黄俊英则刚好相反,期望太高,失望就大!

  文章说,泛蓝的选民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打击,原本脆弱的心灵更加脆弱,尤其看到马英九这次在高雄这么用力,结果还是输,就不免对马英九的2008产生信心危机,马英九必须及早证明他有能力及魄力打赢2008,否则支持他的群众在信心不足之下,可能会另觅拥戴对象或根本逃离台湾,就像百万台商,他们大部分的选票原都应该是投给国民党的,可是一走就很难回头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