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领导干部更要多读“无字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20:00 光明网
严雨龙

  领导干部要排除“万难”(应酬、会务、杂务等),“争取”坐下来读书,静下心思考,实属必要,理所当然(12月7日人民日报第五版、12月11日浙江日报头版有评说)。但是,相比之下领导干部深入实际,多读与领会人民群众生活、实践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尤显重要和急迫。

  现在的领导干部整体上学历高、知识广、理论强,而且普遍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要

说缺的话应算对现实社会生活与群众实践的“认知”。他对群众,群众对他,都存在相互“读不懂”的成分,有时真的非要“翻译”不可。有个事例印象颇深,某地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组织了一台特色文化村的“特色文艺”演出,当地的市民群众看了无不兴高采烈。可当地的干部多半索然无味,原因便是不太看得懂,看明白的也难欣赏个中情趣。之所以“与民同乐”,主要还是为了体现“重视”、“倡导弘扬”,实际上对有的领导干部那几个小时“坐”下来真的“累”。同样,有的领导干部到了基层,与群众座谈,自己讲了那么多,群众也是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地报以掌声;有的领导干部作的报告,不要说一般群众,就是干部也得借助“名词解释”方可明了。

  领导干部的知识、理论、工作思路等等,难以“通俗”,相当程度是对现实的“不明白”。这反映到干部作风上,表现出来的是领导干部“洋气”日盛,而“土气”日衰。即使土生土长的干部,也显得很是“老外”(不仅是衣着举止说话)。

  人民群众中确实蕴藏着丰富的真知灼见,群众的实践也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这些都有懒于领导干部的发现。这个“发现”就是领导干部要善于“甘当小学生”,要能读得懂社会这本“无字书”。这与我们通常讲的掌握民意、体察民情是有所不同的,民情民意只要深入到群众中,总能听到看到。但是要真正读懂他们化为自己的“知识”实非易事。前不久笔者到农村看到一户农民拆旧屋建新楼。那楼顶不像城里的造法——水泥钢筋浇筑然后盖以瓦,而是用老屋上的旧木料加工成木地板,铺于横梁上,再在之上盖瓦。这样外观洋气,内里又古朴;据介绍光这一个楼顶就比钢筋水泥节省起码一半,而且保温隔热透气,减轻了房子的承重,还有效利用旧料。农民开玩笑说:“城里人造楼装修,水泥板上贴木板,那只不过是穿件环保生态的衣服,我们是实打实的环保”。

  这个“实打实”,不能不说是农民群众因地制宜的“发明”,这对于我们相关工作该是有着启示意义的。日前新闻里看到有个社区,居民自发搞的“楼道一家亲”活动,也很实在,且富有创意。比起我们有的工作上特意组织的“精神文明创建”要鲜活的多。群众的类似聪明才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有的专家看了也不得不佩服。这些“首创”,那是书本、文件里难以“读”到的。实践证明“山沟沟里”有“马列”,而且很管用。

  领导干部多读“无字书”,既无需“静”,也不必“挤”,关键在一个“用”。一则贵在“用心”,所谓“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需要心领神会的感悟,唯此,有心方有意,开卷有益,开门见山。二则重在运用,实践成真;无字书非“学理”,实为“事理”,是实践着的真知灼见,活生生的,需要身体力行真正的“活学活用”,才能把握、领会、转化;强调的是“用”以致学。领导干部的读书热兴起,其动因、目的、动力,都应当来自于对无字书求解的需要。

  才智过人的周恩来从早年开始就既“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苦读,更是“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共事”的上下求索。今天改革发展实践日新月异,情况千变万化的实际,更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向实践向群众学习。如此,自身才避免变得“熟悉的陌生”人,才可造就自我为真正的“学习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