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那坡黑衣壮“一夜走红” 创广西独特民族文化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04:29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那坡讯(记者于宝宪 张东安 通讯员刘翰明 陆治蓉)原生态的歌声、原始的舞蹈、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延绵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个“以黑为美”的族群,带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的另类魅力,向世人撩起了神秘的盖头。谈及黑衣壮“一夜走红”现象,那坡县县委书记罗荣剑乐呵呵地伸出两个指头:创文化品牌+搞旅游开发。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边陲,人口仅20万。黑衣壮,壮族的一个分支,因从头到脚的一袭黑色服饰而“得名”。那坡黑衣壮约5万人口,分布于大石山区,并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束、山歌舞蹈、礼仪节日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传统特点,由此被人类学家们惊呼为壮族的“活化石”。

  “尼的呀,青山不老歌不断,山歌年年唱春光……”在第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黑衣壮一曲“尼的呀”如天籁之音不仅让现场观众欣喜若狂,更让音乐家们“出了口气”——黑衣壮的无伴奏多声部结合唱推翻了西方音乐界“中国无多声部音乐”的“结论”。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衣壮的歌谣共有六大种类161套超过100万字。在“尼的呀”的召唤下,好奇者来之、慕名者趋之、应邀者访之……该县的各级领导一律应之、接之、酬之。因为他们深感挖掘民族

传统文化责任之重大,而创“文化那坡”品牌更是机不可失。大凡有关“黑衣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研讨会、推介会一个接一个,随后《黑衣壮人类学考察》、《中国黑衣壮》、《黑色魅力》等一批批文化成果引发了“报纸有字、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的轰动效应。该县“尼的呀合唱团”从
中央电视台
唱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尼的呀”光荣上榜。

  “吞力”,壮语意思是“坚硬如铁的石头”。吞力屯,距县城以北15公里,大山环抱。据屯里的老人介绍,约北宋年间,他们的祖先就迁居在此。千年弹指一挥间。在该县各级领导的积极斡旋下,吞力屯得到了自治区以及北京、广东等地的鼎力扶持。如今,这里已是黑衣壮招牌式的旅游景点。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只要村里的高音喇叭一响,全屯的男女老少就会拥到村口,以打鼓、唱歌、敬酒等过节般的方式“接客”。在古老的村寨里,迷人的歌声、动人的舞蹈、诱人的酸肉、醉人的米酒,都能让游客们享受到奇风异俗的美妙。今年1至11月,该屯已接待游客过万人,一举拉动了全县旅游收入达800多万元,同比增长54%。“吞力”这块“石头”曾经是与外界“老死不相往来”的屏障,现已成为展示黑衣壮千年风情的大舞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