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扩”出2000亿债务政府将成最后买单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06:39 江南时报

  广东工业大学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07年成为广东省学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不过,现在它们遇到了一件头疼事,如何按期归还高达20多亿元的贷款。根据该大学的还款预算,这些贷款要还30到50年,而银行贷款期限是8到15年。从1999年扩招开始卷入贷款风潮中的中国高等院校,2008年前后将陆续迎来还款高峰。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大学将遭遇可能的财务危机。一项独立完成的调研表明,中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至2500亿元。

  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

  “前两年学校还勉强塞得下,可后来学生增加了四五倍,就开始圈地扩建。” 郑州大学学科办主任朱诚身说,政府没有多少投入,学校扩建资金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贷款。郑州大学总投资20亿元,政府投了1个亿,借贷规模就达12亿元。

  为了追赶国际一流大学,2000年,全国刮起了并校风。“三四个学校捏到一起,为了融合,开始建更大的新校区。”朱诚身说。而各地也争相开发“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等各种排名的“大学城”。教育“211工程”也成为高校扩建的诱因。延安大学基建处的吴先生认为。

  正是在这个时候,各大商业银行开始竞相与高校签订“银校合作协议”。2001年左右,仅工商银行就签订了超过100亿元的银校合作协议。一些商业银行给知名大学的授信额度达到了50亿元。各银行为了竞争,在利率浮动的权限内,争相将利率下浮10%,甚至100%。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属高校贷款余额已超过200亿元,其中省政府贴息贷款达180亿元。四川省内高等院校各项贷款总额达52亿元,湖南省25所高校中长期贷款近百亿元,河北省教育厅直属高校贷款金额50.73亿元……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学借贷扩建过程中,高校、银行、地方政府三方共谋利益。”据记者了解,陕西几所知名大学一圈就是1000亩。

  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出让土地的办法,利用银行贷款,不但解决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坐收了由高校扩建拉动的GDP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商业用地一般是30万至40万/亩,给学校就是10万/亩。“由于土地价格疯涨,只要圈到地就能赚钱”,知情人透露。

  7年之后,时过境迁。在河南,除了郑州大学还勉强可以贷到外,其他高校几乎贷不到钱了。

  从2005年起,国家审计署在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中,都对高校债务风险提出了警示;从2005年1月1日起,教育部门开始全面实施对直属高校资金流动的即时动态监控,要求控制贷款规模,审批贷款。针对扩招问题,教育部门出台了三限(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由于学费是学校扩建的一项资金来源,也是还贷款利息的来源,高校资金链顿时紧张,因此,尽管政府下文限制高收费和扩招,为了筹钱,学校更狂热地扩建。政策上的转向,使银行警觉,加速了对高校的贷款规模的收缩。

  据调研,2003年贷款量越来越大,个别学校出现了银行逼债的现象。“浙江一所大学面临破产,政府出面将该学校并入另一所高校里,化解了债务危机。”一些大学开始通过土地置换筹资还贷。2005年下半年,河南省政府要求“已经批准建设新校区而且规划占地面积达到学校事业核定规模需要的高校,或者建设新校区时已经将老校区进行置换的高校,原则上都进行老校区的土地置换”。

  “校长都睡不着觉,一睁眼就是钱压着,喘不了气”,曾在河南省政府工作的蒋晔说,这还是有责任感的校长,一些校长干脆私下说:“管他的,等着政府将来冲销吧!”实际上,在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在为此买单。浙江省政府最近已决定财政拿出40亿元,直补大学贷款利息。河南省政府也酝酿拿出一些资金为学校偿还1/3的利息。

  而这似乎是无可避免的。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副处长马宁不久前撰文说,国办高校特别是贷款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的高校,由于其贷款远远超出了总资产负担能力,难以抵御发生的意外情况,可能会在难以承担风险损失时将其风险转嫁给最终责任人——政府。“这个钱还是要国家来买单,因为公办学校是国家的。”他说。

  王延春 席斯

  12-16 第1楼新浪网友IP222.240.165.

  “政府将成最后买单者”?搞错了吧?最后买单者是纳税人!如果政府是买单者的话他会愿意出这2000亿巨款吗?问问任何一家公司的老总看他愿意不愿意?问题在于政府花的纳税人的钱,纳税人丝毫没有表决权。如果要纳税人自己决定是否为此买单,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这并不是高校扩招的错,是高校管理体制本身的弊病。拿着纳税人的钱可随便花,怎么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私立大学,用的是自己腰包的钱,看还需要花2000亿不?我看最多100亿就足够了。

  12-16 第2楼新浪网友IP219.151.206.

  政府没有必要去管高校的这个债务。道理有二1.可让少量高校破产让其以资抵债。2.这些债务应分布在全国10多家银行10多家银行一分摊下来让其变成呆账坏账最终被核消也就是一个区区小数了。再则现在的银行大多是股份制他们的投资行为应该是风险自担一个银行至少有十几个大股东也有能力承担。

  12-16 第3楼新浪网友IP218.19.158.

  我说句公道话,还是很多高校的老师很有责任感了!我们学校修新校区是被逼的,河南省有关部门要我们学校在开发区修新校区,当时承诺出10亿,结果后来政府就给了1亿,其他的都是贷款,这能不出问题么!

  当时,上课的那个副校长,确实对我们说,压力很大,睡不着觉,一年上千万的利息。这些东西都压在学校头上,害得很多实验室年久失修!

  12-16 第4楼新浪网友IP221.13.57.

  曾经有某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如经济学家之类)提出教育产业化,把本来是公益事业的教育改装成盈利的企业脚色,并提出扩招以挣钱的馊主意。有关部门采纳了此馊主意。但是教育是不能以赢利为目的的,这种错误的定位引出诸多社会问题和教育的问题,教育的改革成功了吗?那些专家们现在依然名利双收。政府买单是国家、人民、社会在负担。找不到问责的对象。更无法落实该负责的人。

  12-16 第5楼新浪网友IP159.226.135.

  银行与其贷给那些不死不活的企业还不如贷给学校呢!所以我上大学时都是银行求学校贷款干脆把营业厅开学校了!银行不傻都是贷给好的单位……咱们就是有些网友什么都不懂乱放炮什么就业难啊,找不到工作啊博士争抢卫生工啊人家考的是卫生局的领导岗位。到目前还没有大学生去挖煤的报道。坚决支持扩招没有教育光靠种地做小买卖想成大国门都没有!

  12-16 第6楼新浪网友IP218.84.161.

  更多的是应该司法介入,该破产的一定要破产,难道异地大学不能兼并么?虽然校长都是当地政府任命的,可这在一定层次上是一个产业,应该也有相应的经营法则?有当事人打破头找调节人要钱的么,政府职能应该是充当引导和调节的作用,如果事事都当和事老,身上的责任越背越多,就越缺乏公信力。

  12-16 第7楼新浪网友IP125.95.84.

  政府搞形象工程“大学城”,南方某省不但工程能完工,且官员也没事,河北省就不好说了,美梦被打破、官员被处理。

  政府搞形象工程,要大学去贷款投资;本来公办大学是个事业性质的,它凭什么去贷款,用什么充当抵押物,很多地方由领导的嘴巴去当抵押,银行明知这是风险极高的借贷,但是也不敢作声,这样以后必然出现银行与大学因债务关系……

  12-16 第8楼新浪网友IP222.218.125.

  什么政府买单,真正买单的是学生家长,某些领导什么时候有钱会想到回报给老百姓。有钱了大兴土木,表彰自己的成绩,可是自己眼皮底下的老百姓,医保社保没有钱,免收农民税收说没有钱,可是肯花几千个亿去吃喝。

  12-16 第9楼新浪网友IP221.235.201.

  比以往上学,学费增那么高,百姓多买了那么多单,到头来学校还还不起贷,不可思议,钱哪去了?还不起贷学校就破产,校长要问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