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傅聪:为信念而活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10:00 南方日报

  人物纪实

  刘元举

  他是苦吟派诗人,他对自己相当苛刻,他心性高远莫测。而他的手指又如同日薄西山,不可挽留地僵硬生涩,以至于无法达到他希望达到的灵性柔韧。于是,他唯一的可能便

是永无休止地与他的十指搏斗、拼命……

  我头一次聆听傅聪先生的演奏,是在2006年10月7日的晚上,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傅聪出场时,一派庄严肃穆状。他穿着一件黑灰色唐装,头发梳理得光亮而纹丝不乱。他的脸色比平时略显苍白,当舞台上的灯光缓缓暗下去时,亮如一块凸现的岩石,显露出个性的凌厉锋芒。他演奏的是莫扎特的两个协奏曲:《F大调第19钢琴协奏曲K459》和《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K595》。与他合作的是来自墨西哥的乐队。

  以前只闻傅聪先生是肖邦最好的诠释者,并不知道他对于莫扎特有着怎样的解读。当他第一次触键时,我就发现他的面部表情瞬间苍老起来。随着节奏加快,力度速度同时如五彩绽放,这个老人便在这种热烈绽放中开始了紧张的驾驭。他像竭尽全力在拼搏,在追赶。头,居然也在帮着手指剧烈运行,剧烈摇摆。本来纹丝不乱的头发,瞬间迸散开来,像浪花被礁盘撞出一片破碎的璀璨。这是一种不顾一切的演奏,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投入的弹琴。不仅仅是专注,也不仅仅是投入,这是朝圣、是殉道。这就是72岁的傅聪。

  有人哭泣了。不知道是什么真正打动了这位观众,是傅聪还是莫扎特?结束时,我感受到来自观众席上的巨大激动,如惊涛扑岸,卷起千堆掌声,惊雷裂帛。傅聪苍白的脸上终于泛起松弛的笑意。他在掌声与鲜花簇拥中,一次次往返于舞台上谢幕。

  傅聪头一次演奏莫扎特是在1955年的华沙。就是这首K595。当时深陷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的傅聪,对莫扎特还没有什么感觉。他每天激情亢奋的都是那种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抒情篇章,哪敢弹什么莫扎特。当时一听要弹莫扎特,他就吓坏了,畏惧着,不敢触摸。后来,他终于斗胆开始接近莫扎特了,却不想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那是一种饥渴。他对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说,你们要想弹好莫扎特,一定要带着一种饥渴的感觉。要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扑向莫扎特。

  当年在华沙,满城买不到莫扎特的谱子,总谱也没有的。没办法傅聪写信求助父亲。傅雷先生给香港书店的一位朋友写信,托那位朋友在香港给买,可是,香港也买不到。那位朋友对傅雷先生的委托十分重视,马上求助于英国一家著名书店的老板。于是,由英国那边的老板将总谱寄至华沙,这才到了傅聪手里。

  年轻的傅聪捧到了总谱,简直如获至宝,这哪里是面包呀,肯定是比面包更香更珍贵的东西。他将总谱上的协奏曲轮番弹奏。当时在华沙的乐队都希望跟他合作,都希望能够看到他的谱子。他的这本华沙唯一的莫扎特总谱便在各大乐队中传抄开来。

  他对莫扎特似乎有着奇缘。仿佛能够接通莫扎特来自天国的灵魂,这使他弹一首,就火一首。当年,对莫扎特还是一片陌生的华沙,只因有了傅聪这位中国人才华横溢的诠释,才将莫扎特的音乐形象耸立起来。傅聪说,他第一次在华沙演奏莫扎特的曲子就是协奏曲595,引起了华沙的轰动。3年后,他离开华沙去英国时,就已经将莫扎特全部协奏曲弹遍了,也将莫扎特深深嵌入了心底。

  从头一次弹莫扎特到现在,恍然半个世纪。而莫扎特只活了36岁。弹过半个世纪莫扎特的傅聪,缘何还在苦苦地弹奏莫扎特,而仍然对自己不满意呢?72岁的傅聪与36岁的莫扎特,相差一半的年纪,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作曲家与演奏家究竟什么关系?为何作曲家的曲子令演奏家苦苦探索而永无止境呢?

  他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就像绘画,比如黄宾虹的画,就是这样的笔墨点线构成,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就像不同的人弹莫扎特会有不同的感受一样。他说,音乐是可以成长的,音乐可以不断被人们开掘和发现。他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了一些东西,不过昨天发现的东西与今天发现的东西不同,不断否定之否定。每次能够发现一点儿,就是蛮喜欢蛮快活的事情。

  我说,那么多音乐曲子,你岂不是永远也弹不完的吗?他不免也有些凄然。他说是呀,多弹一点就多一点嘛!

  他每天要练10多个小时的琴,一位72岁的老人,他怎么吃得消呢?他是不是练疯了?他究竟为了什么?他苦笑着说,他想拿出点好东西。没办法,不练是肯定拿不出好东西的。他是苦吟派的诗人,也是苦行苦修的僧人。他对自己相当苛刻,他心性高远莫测。而他的手指又如同日薄西山,不可挽留地僵硬生涩,以至于无法达到他希望达到的灵性柔韧。于是,他唯一的可能便是永无休止地与他的十指搏斗、拼命。我感觉到他在竭尽全力进行一种宗教般的攀升。他像那个著名的希腊神话里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他推着的石头越来越沉重,他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他抱定了将巨石推上山巅的信念。

  一个为信念而活着、被信念所折磨而痛苦的老人。

  除本报资料外,本版照片由作者提供

  图:

  傅聪(前右)与郎朗在交谈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