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居民楼里和谐大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10:42 法制日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本报记者 邓红阳 本报通讯员 杨跃彬

  “虽住对门难相识,关起门来过日子。”面对钢筋水泥高楼构筑的灰色城市森林,如今不少城里居民会感叹邻里关系疏远。但发生在河南省平煤集团七星公司家属院4号楼5单

元的邻里故事却向砖墙铁壁下邻里间的冷漠叫了板。

  在这个单元里住着14户人家,他们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不同地区,他们之间有采煤队的书记,有派出所的所长,有单位的电焊工、抄表员、安检员等,虽然姓氏不同,职业有别,也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却能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七星公司家属院4号楼5单元居民团结互助、诚心友爱,共建和谐大家庭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平煤集团公司文明委决定,在全公司开展向七星公司家属院4号楼5单元居民学习活动。日前,记者在此单元采访时,感受到了这种居民楼里的人间真情。

  同样是住宅楼,但此单元的门前显得格外地干净。旁边一块小黑板上这样温馨提示着大家:天气仍冷、注意添衣、预防感冒。楼长吴征昌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家!进了这个单元门,大家就是一家人!我们这个单元有14户人家,老少48口人,从来没有吵过嘴、红过脸,谁家有困难大家都跑前跑后帮忙张罗。”

  “大家搬来时,相互都不熟悉,很想知道邻居是谁,也都想搞好邻里关系。”回忆起入住时的情景,刘新铭记忆犹新。刚搬来时,单元楼门口堆满了建筑垃圾,楼前道路坑洼不平。一个星期天,刘新铭自己动手清理楼前垃圾。邻居们看到后,纷纷从家里拿出铁锹、铁锨,半天工夫把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

  一件件小事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大家都感到心里热乎乎的。1998年10月,吴征昌给儿子操办婚事。邻居知道后,主动登门写请帖,贴喜字,放鞭炮,接送客人。吴征昌家地方小,邻居们就把客人让到自己的家里,倒水递烟,热情招待。这年春节,单元大门贴上了“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的大红对联。

  14户人家刚搬来时,热心的楼长吴征昌为大家排了值日表,还专门做了个“值日牌”,轮到谁家打扫了,就把值日牌挂到谁家门口。从去年起,值日牌却下岗了。楼门里李玉枝有时看到楼门里的根莲嫂和老刘嫂忙时,就主动替她们把卫生认真打扫一遍。后来根莲嫂和老刘嫂都退休了,李玉枝还和她俩抢着干,为此事,仨人还较上劲了,经常争着来打扫。原本排好的值日表也被打乱了,楼长也不知道值日牌该挂谁家了。虽然值日牌下岗了,但楼道里却越来越干净了。

  “儿女们都不在身边,5单元的邻居真比亲人还亲。”在吴征昌老人家里,老伴段秀荣讲述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2003年9月的一天晚上,吴征昌散步回来刚走到楼梯口,便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同住一楼的郭振宇发现后急忙上前救护,其他邻居听到喊声也急忙跑下楼来,有的掐人中,有的拨打120。大家帮忙把吴征昌抬到救护车上,跟着赶到医院。史建民怕她走得急没带钱,从家里带来了1000钱。凌晨两点多钟,经过紧急抢救,吴征昌渐渐恢复正常,守候在医院的邻居才松了一口气。李志刚也有同样的感受。2002年11月,他母亲在楼下不慎摔断股骨,当时他和妻子都不在家,是邻居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住院后,他和妻子昼夜陪护,顾不上照顾12岁的女儿。邻居们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任务,每天孩子一放学,大伙儿争着叫孩子到家里吃饭。他晚上若是回不来,住一楼的王根莲就上门陪孩子写作业、睡觉。老人瘫痪在床3年多来,邻居隔三岔五来到老人床前,拉拉家常,唠唠嗑儿。去年8月1日,80岁高龄的老人去世了。正在东北和上海探亲的两位邻居专程打回长途电话,让他代他们在老人跟前磕个头。李志刚说:“老人生前有晒太阳的习惯,不管上楼还是下楼,只要邻居们见了,不管大人小孩都会主动搀扶,有的还搬出凳子让老人坐。俺这辈子算是遇到好邻居了。”

  邻里间都是家常事,家常事更见真情。这两年,每逢“五一”、“十一”长假,5单元的居民们总要凑钱包车去旅游,既享受了生活的快乐,又节省了费用,青岛、日照、小浪底等风景名胜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笑声。每年中秋节,大伙儿总要聚餐吃个团圆饭,各家炒几个拿手菜,在楼前空地摆上几张桌子,40多口人品酒赏月,其乐融融。大伙都说:“家和万事兴!我们都很珍惜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邻里之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