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喉人”:我要回到有声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11:2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无喉人”:我要回到有声世界
“无喉人”也可以谈笑风生。他们是一群没有喉咙的人,喉癌夺去了他们的声音。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这些有着共同“语言”的“无喉人”老朋友,聚集在佛山的一家酒楼,开心地交谈,聊聊最近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心烦事,说说各自的康复状况、养生心得,比比各自“新声音”的好坏优劣、医生们有什么新的好办法、新近又有哪些新病友需要帮助……他们的集会叫做“佛山新声会”。

  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些“无喉人”,听取了他们从失去声音到回归有声世界的苦与乐。

  文/图 记者周洁莹 见习记者陈栋 通讯员段园晖

  开心:

  又能开口说话和老友聊天了

  在他们的喉咙上,都有一个令普通人看到觉得有点恐怖的“洞”;他们说话的时候,必须一手按住咽喉处的“洞口”,或者手执一支特殊的“麦克风”。他们经过了艰辛的锻炼,才学会了让吃进去的食物不会从“洞口”喷出和借助发音器械发出形成语言的声音,重新回到有声的世界。

  昨日,在佛山市一医院耳鼻喉科,记者见到了前来做检查的何伯。何伯是一位制作石湾公仔的退休老艺人,今年7月份才做完手术的他用新“声音”大声地告诉记者,经过练习和适应,终于又能够开口说话了,他觉得很开心,现在退休在家休养,偶尔出去跟老同事、老朋友们聊聊天,喝喝早茶,也没有人嫌弃他。

  但是他和许多其他的病友还有一个“贪心”的愿望,就是做个喉咙移植,获得一把“真正的声音”,不用再借助发音钮,也不用在脖子上围着小孩子围嘴一般的瘘口纱布,就可以大声地说话、呼吸,甚至引吭高歌。

  误解:

  曾认为割喉咙就没法活了

  佛山市一医院耳鼻喉科的护士长肖健香、护士谢雪颜是佛山新声会的义工。肖健香介绍说,大部分病人一开始并不如记者所见的这般乐观开朗。病人们康复以后,往往很难适应喉部构造发生的变化,连自己都觉得那个“洞”很可怕,躲在家中不愿意见人;而许多人,甚至有病人的家属也害怕,嫌弃他们,有人还问医生:同饭桌吃饭会不会传染?

  失去喉咙将近十年的另一位病人黄伯则告诉记者,那年当他得知自己得了喉癌并要把喉咙割掉时,就觉得“喉咙都没有了,还怎么活哟!”,认为自己是快要死了。最后在儿子的劝说下做了手术。

  “把喉给切了,听起来很吓人,没想到也只是在脖子上打了个洞。”康复后的黄伯成了一名特殊的义工,时常应医院护士们的邀请,来到医院开解心怀恐惧的病人。在佛山新声会的病友们当中,也成了抗病的“明星”。

  互助:

  帮病友消除恐惧

  据了解,目前,由病友们自发组织成立不到一年的“佛山新声会”,已经有了40多名会员。其中最年轻的病友仅有30来岁,年纪最大的则已经80多岁了。其中有许多人还长期当义工,为说话不方便的病友们联络;到医院跟害怕、抗拒做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病友谈心开解;也帮助刚刚做完手术,装上发音管的新病友练习讲话以及适应自己身体上的新变化。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耳鼻喉专家王跃建博士介绍说,自1997年起,每年医院耳鼻喉科都要收治并为二三十名喉癌病人做全喉切除手术。目前,佛山的“无喉人”起码有数百人。大部分喉癌病人需要做全喉切除手术,否则将会死亡。但很多人却对“割掉喉咙”感到恐惧,心理上无法接受以后再也说不出话来的事实,这些病人需要心理辅导。2001年起,医院开始组织这些病人聚会,顺便帮他们复查、做好气管造瘘口、发音管的护理和发音训练。“老病友的现身说法,往往比专家的解释要更奏效。”

  病友关叔则笑着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刚被确诊的时候,也是执拗了三四天不愿意见人,怎么都不同意做手术,“想死的心都有了,多亏了老黄天天过来跟我聊天。”关叔说,现在闲来在家种种菜,跟朋友上上茶楼,日子过得也不错。

  而受到他帮助的病友也有好几个了。“恢复好的话根本不影响生活,有个30多岁的小老板也做了这种手术,现在照样开车、喝酒,连歌都能唱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