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硕士硕士谁所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20:00 光明网
徐迅雷

  欲到上海读硕士的报名者,今年减少了,减幅是6.5%,比上年少了6562人,跌破“十万大关”,总共为95045人。这被称为上海“考研热”13年来的首次“降温”。复旦、交大、同济报考人数的跌幅都超过了一成。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不认为这是受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影响,“小幅波动完全合理也十分正常”。(12月10日《上海青年报》)

  这种“小幅震荡”在其他院校也有表现:北大研究生报名虽然第三年超2万人,但今

年是刚刚20000人,比上年少了2000多人。而厦大报考人数略有增加,达15600多人,增幅约1%。总体上报考硕士的人数有所减少,这不是什么坏事,但也不会直接涉及研究生招生的本质,“招多少”远比“报多少”重要。

  有人称这些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为“大跃进”,10年走过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进程,成了研究生教育大国:目前已有100多万名博士和硕士生毕业,在校博士生、硕士生人数也超过100万;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777个单位可以授予硕士学位(2月3日《人民日报》)。高校扩招、就业压力、个人追求,“千军万马读硕士”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读学士学位,是知道试题答案的老师在教育本科生;读博士学位,是不知道答案的老师给研究生一个指导的方向。显然,硕士是学士和博士之间的桥梁,很重要;问题是,我们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下降了。按照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侯建国的说法,就是研究生教育“本科化”。2002年以来,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开始把研究生培养的3年制,缩短为2年。博士是硕士的水平,硕士是学士的水平,而学士则只有大专甚至中专学生的水平,“名不副实”,这有点可怕。培养硕士如果只是不停地给他们上课、灌输知识,那差不多要将“硕士研究生”更名为“硕士读书生”了。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可是,大学却培养不出大师,这是蛮急人的。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一番深刻的话:“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如果我们的高学历教育像个“注水牛肉”,只是多传授一点知识,而无法提高文明素养、品格卓识以及研究能力,那是很危险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有的院校无力让每个学生获得高质量教育,却又不愿放弃学生招得多的好处。那样,“高学历教育”岂非变成“高利益教育”?

  硕士硕士谁所欲?个人所欲是基础,国家所欲是必然,从本质上说,它就是不能成为高校的“所欲”。能做到“又好又多”自然是不错,否则就必须“控数量、重质量”。要是变成“硕士本无意义,读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意义”,那是会被世人所笑的,我们必须当心会落到这步田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