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圳义工何以成为“慈善名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20:05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2月18日电(记者王金涛 张泽伟 赵东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格言现已成为深圳义工的独特理念。与外地不同,深圳市14万多名义工队伍中大学生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普通市民。丛飞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播后,深圳义工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响当当的“慈善名牌”。

  帮助别人收获快乐

  高正荣是一位资深义工,他学过教育心理学,因此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到医院和病人面对面聊天,陪他们散步,帮他们排遣忧愁、化解郁闷。对于瘫痪的重症病人,他有时候还要帮他们洗澡、洗衣服。他说:“我对义工工作始终有一种兴趣和热情,许多病人都有恐惧、绝望的心理,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心理援助。”

  “助人者,先自助。”深圳义工正是凭借这样一种单纯的想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了快乐。高正荣说,做义工的人,并不是道德情操如何高尚,而是他们从中能够获得快乐、收获友谊、得到锻炼、受到尊重。

  深圳义工联合会是我国第一个义工组织。参加义工服务的,既有开“宝马”“奔驰”的企业老总,也有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的普通市民,大家穿上义工制服,不分尊卑和贵贱。

  目前深圳已有注册义工14万多人,累计有300多万人次参加义工服务,平均每位注册义工每年服务时间超过30小时。义工的服务范围包括热线电话服务、残疾人服务、老人服务、病人服务、孤儿服务、环保服务、文艺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20大类30多个服务项目。

  不求轰轰烈烈 只愿简简单单

  深圳义工队伍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它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多种需求,为外来人口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刁洪涛在2002年加入深圳义工联合会,他现在是义工联秘书后勤服务组和拥抱阳光精神健康服务组的成员。他说,加入义工联后,他有了亲近感和归宿感,义工们相互帮助,成了好朋友。

  义工工作立足社区,吸引了社区内各种相对“闲散”的人员加入义工。随着经济发展,社区里的“闲”人增多,有退休老人,也有辞职在家的全职太太,这些人闲暇时间较多,也有一定精力,赋闲在家感觉空虚无聊,义工联为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福田区莲华北社区义工站,组织社区内退休在家的老人参加义工,开展联防联治、看家护院、照料社区内残疾人等服务,既丰富了老人生活,又使之发挥了余热。

  刁洪涛说,深圳义工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是简简单单地做事。简单、可行的事,人人都能做到,这样义工事业才能维持长久。

  尊重义工保持独立

  作为社会团体,深圳市义工联有自己的管理办法、章程,但这些规章制度并没有强制性,义工联对义工采取软管理方式,使他们自由、自愿并且心情舒畅地参加义工服务。深圳市义工联总干事辛洪波说,尊重义工,并保持其独立性,是义工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辛洪波说,义工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参与义工服务的时间和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如果随意招来呼去,会打乱他们的计划,挫伤义工积极性。我国内地义工大都采取传统的“运动式”公益服务做法,行政干预较多,滥用义工资源,如某大型会议参会人数不够,就组织义工去“充数”,做“陪客”。前不久,深圳一个政府部门组织职工看电影,但参加人数很少,于是打电话让义工联临时组织200名义工去充当“看客”,被辛洪波当场拒绝。他说,这是对义工极大的不尊重。

  目前,我国内地的义工组织或志愿者组织大多挂靠在当地共青团,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但深圳义工联在成立时就在民政局合法地登记注册,避免因为缺乏独立自主意识遭致过多的行政干预。

  

深圳义工何以成为“慈善名牌”
陈晓兰、丛飞、曹爱文 2006中国因他们感动

  

深圳义工何以成为“慈善名牌”

  丛飞塑像落成(资料图片)

  11年里,先后资助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他依然以自己斗病魔的行为激励世人,亿万中国人为之动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三名女孩,爱心大使的人生完美谢幕。

  记者感言:在外人看来,丛飞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付出了超人的艰辛,但他一直微笑着、享受着。37岁的生命,似乎有太多的遗憾,但丛飞感到了奉献的欣慰。他的一言一行播撒着希望,更让全社会感悟。点击详细>>>

  

深圳义工何以成为“慈善名牌”
广州评出10名义工之星 义工服务有望实现制度化

  

深圳义工何以成为“慈善名牌”
【热点透视】青少年做义工不能靠"临时抱佛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