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手机汉字求购洋人年付数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05:00 深圳特区报

  手机汉字求购洋人年付数亿元

  《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将在粤诞生有望改变尴尬现实

  【本报广州12月18日电】(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李明)中国人自己的汉字,应用在手机上时却要花大价钱向洋人买!这种令人尴尬的现实,伴随着手机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

存在。中国的民族工业有无希望用本土专利打破手机汉字输入“洋专利”一统天下的局面?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召集移动运营、手机制造以及信息家电、数据查询等相关企业,就委托广东国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通用要求》征求意见,有关会议刚刚在广州结束。这意味着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手机中文输入专利技术在手机生产中广泛应用指日可待。

  九成输入法用洋专利

  2005年,我国手机生产量已达3.03亿部,占全球手机产量的半壁江山,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法已成为我国三分之一人口的日常基础工具。然而,作为最基本的功能,我国90%以上的手机嵌入的汉字输入法技术却使用的是国外技术和专利,并且每年为此支付数亿元的专利费。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立建说“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汉字输入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高精鍊说:“中国人使用的每台手机都必须给外国公司支付0.3美元的汉字输入技术专利费,每年为此支付的外汇达好几亿人民币。”

  王立建告诉记者,技术和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国内的手机厂商只能购买使用嵌入外国厂商知识产权制作的汉字处理技术的“核心模块”芯片。手机厂商在手机上装何种手机中文输入法,手机用户也就只好使用其中的中文输入法。多年来,国内市场格局几乎为美国的T9和加拿大的字源两大公司分割,其中美国的T9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些公司的嵌入式软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较早,形成了一批用户群。

  据高精鍊介绍,国外公司多数召集在国外留学的华人开发汉字输入法,随着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多元化,已满足不了中国本土化需求,国外的手机汉字输入法所采用的汉字标准多使用1980年发布的GB2312(6763个字)标准,早在2000年我国制定发布了强制性标准GB18030(27484个字),但由于在手机类产品上的汉字处理的核心技术不在中方企业手中,使汉字的信息技术标准在我国不能像PC软件一样,实现版本不断更新和执行。

  培育民族产业技术势在必行

  一些专家认为,汉字输入技术是中国信息化时代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伴随着中国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发展,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手机、PDA、小灵通等通信终端设备中,还可大量应用在税控机、机顶盒、信息家电、掌上电脑、电子辞典、PC机等其他小键盘或手持类电子信息产品中,市场潜力相当大,而且蕴含着很大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是一个不得不争的市场。“如果我们不抓紧培育自己的产业技术,全国人民就要给外国打工。”王立建说。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嵌入式技术研发逐步国产化的基础上,国内涌现出了以国笔汉字输入技术为代表的国产优秀软件,在无缝切换、整句输入及智能预测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均率先申请了专利保护。设备厂商同时也具备了在嵌入式装置上自行开发和移植多种应用软件的技术能力。这使得国内自主研发的汉字输入技术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国产输入法成本降五成

  然而,目前国内从事手机汉字输入法研发的企业不下五六十家,而且很多尚未有成型的产品。“既要打破洋码垄断,更要防止‘万码’奔腾。‘万码’奔腾很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更难形成产业竞争力。”王立建说。

  据悉,我国政府正在着手修订相应的技术标准,用于规范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进步,更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在软件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等相关主体之间的联动。“而这个标准制订工作就是要交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和市场认可的企业负责。”王立建说。

  另据了解,第一部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成功的“国笔”手机输入法,目前已通过国产手机产品进入市场,为新标准先行试水,包括康佳、金立、宇龙、TCL、天时达、多普达、德信、展讯等面市的部分产品中已经率先使用。康佳有关负责人表示,使用“国笔”输入法与洋输入法比较,因为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因而更懂得中文的使用规律,不仅更方便实用,中文、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时不用转换,而且联想丰富,字库更大。另外,性价比对企业更有吸引力,在输入法这一块的投入成本降低了50%,手机的售价也会随之调整,让消费者得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