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建立亲民的政治话语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0:09 南方报业网

  推荐

  

  在“和谐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内政、外交大政以后,人们都能感到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官与民的靠近。一个若隐若现的变化是,中国的政治

话语体系有改变的迹象,形象生动、老百姓一听就懂且乐意听下去的“人话”、“实在话”,正在冲刷大众难以心领的“革命官话”。

  中国革命性色彩极强的政治话语体系,是在苏联影响下产生的。上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用俄式专断语言确立了“革命官话”的正统地位,而充满人性和艺术情调的东西被当作不正文风而加以清除。枪毙了王实昧,等于消除了在政治表述出现“野百合花”的可能性。

  1949年以后,清除“野百合花”的行动延伸到各个领域,批“胡风反党集团”,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杨献珍的哲学观点,批彭德怀的政治万言书,批孙冶方的经济学观点,批翦伯赞的历史学观点,批吴晗的《海瑞罢官》……从“反右”到“文革”,“革命官话”不仅成为官方语言,也成了大众的口语。

  直到今天,各级官员口中仍“大话”不断,政府文件以及在通俗化介绍政治政策的新闻报道中充满抽象的“官话”,明知不甚好但不敢逾越已成的惯例和定势,甚至在最自由的手机短信中都遗留着过去的革命色彩。

  再好的政治主张,如果在表达和阐释上不能“亲民”,不能实话实说,官员和大众就难以心领神会。用落伍的话语表达精致的政策,好比把手机制作成土豆模样,国内外都不叫座。

  其实,在所有民主国家,政治家在语言上以亲民为特征。要想尽可能地得到大众支持,他们不仅把执政理念和具体政策解说得清晰,还要让大众感受到与自身利益的休戚相关。为显示“领导”能力,政治家的言论和政党的宣言,不仅要体现时代气息,还要超前地指引社会发展方向。

  因此便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政党要赢得执政权,第一步是看政见上有没有新表述、新语汇。在欧美国家,一个政党的新领袖在当选后两个月内显得特别重要,其间能否用触动民心的新颖话语勾勒出政策轮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选举中的命运。

  中国的政治运行方式与西方不同,政党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执政党在政治话语体系上不需要创新。恰恰相反,执政党为提高政治动员力和领导力,需要深入研究民间话语体系及其所反映的大众心态,进而以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释政治主张,这一点中西方是相同的。

  (12月16日联合早报作者旅英中国资深媒体人陈冰本报有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