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小儿郎背上书包上洋学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0:11 浙江在线

  “从浩瀚的知识海洋到简单的洗衣做饭,从美妙的异国情调到挥之不去的乡愁,五彩缤纷的异国生活无法掩饰现实生活的诸多无奈,空虚、寂寞成为许多海外留学生最常用的词汇。就这样,很多中国留学生就在迷茫与困惑中走入了同居时代。”有人这样形容现在的留学生活。

  当留学海外已经不再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们的专利时,越来越多的孩子面孔出现在国

外的学校中。这批低龄留学生们操着全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游走在学校和城市的各个角落,泡网吧、谈恋爱、逃课……留学的生活与国内的孩子看起来似乎并无太大区别,不同的是,身在异乡的他们学会了“互相照顾”,小小的年纪就过早地进入了同居时代。

  老实说,孩子们其实并不容易,他们身上大多承担着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孤身在外,难免心理孤单,同病相怜的他们自然很容易跟风随流,一拍即合。同居,既时尚,又节约成本,还能找个说中国话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孩子在国外同居,痛心的还是父母,花钱让他们出国,本是想让他们体验国外的生活工作方式,至少回国后能叽里呱啦地操一口流利的外语,也好为自己今后的人生积累一笔资本,没曾想送出去的孩子却在国外体验起了另一种背叛传统的生活方式,真可谓得不偿失了。

  说起来,低龄留学现象也并非最近才开始流行。早在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就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史料记载,他们中至少有50多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著名学府,很多人后来都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这样看来,低龄留学并无过错,关键在于自己的把握。想现在的孩子,能留学的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生活无忧,更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有的是为父母长面子的,有的是躲避国内激烈考试竞争的。再加上远离了中国式的传统贴身式教育,在西方的宽松环境下,同居普遍也就不难理解了。

  眼看着孩子在国外早恋同居,家长苦于鞭长莫及,难奈其何。而且对于干着急的父母来说,还有一个趋势让他们头疼。据说,现在有三成以上的“海归”就业困难,近一半的“海归”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薪酬究竟应该是多少。在犹豫、徘徊中,不少“海归”沦为了“海待”。这形势对那些低龄留学生而言,恐怕更为严峻。小留学生要么就是缺乏经验,要么就是眼高手低,总以为留洋了,就有更好的职业。殊不知现在的就业市场早已过了“海归”通吃的时代了。

  所以呀,想通了的家长没必要再坚守“在国外接受教育就一定比在国内好”的死理,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国外的月亮并不都是圆的”嘛,费尽心机,花大价钱,骗自己的孩子去国外留学,结果却把孩子过早地送入了同居的行列。何必呢?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