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赵乐际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0:20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一、关于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全省上下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青海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和发展了经济较快增长、社会

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为明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青海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贫穷和落后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要实现“消除贫困、富民强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长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农牧业基础依然薄弱,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消费需求不足;体制机制上的“不适应”问题依然存在,深化改革的任务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不协调因素依然较多,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不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相当艰巨和紧迫。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影响发展与和谐的突出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趋利避害,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明年是我省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与和谐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着力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和谐青海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做好明年工作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必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新举措,在实现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务必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和民生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构建和谐青海上取得新成效;务必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上有新举措,在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按照中央要求,省委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编制新农村规划、开展村容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深入人心,我省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应该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牧区。我省农牧业长期受缺水、缺温、缺资金、缺技术的困扰,基础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增收渠道狭窄,贫困人口比重大,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以加快农牧区经济发展为根本,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牧民素质为关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牧区生产力,着力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建设新农村要在增加农牧民收入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劳务输出已成为当前我省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农牧民增长见识、转变观念、增强融入发展本领,实现由传统农牧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转变的重要举措。要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大对农牧民培训力度,搞好岗位技能培训,普及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农牧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要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培育劳务品牌,建立劳务基地,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由自发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由无序流动向有序流动转变,由体力劳务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由短期输出向长期转移转变。要继续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等方面挖潜力、做文章,在推动特色种植业、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农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对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要继续大力调整农牧区经济结构,搞活农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商贸、餐饮、运输、旅游等服务业,不断拓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转移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建设新农村要加大投入,在“多予”上下功夫。要按照中央关于“确保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用于支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高于上年”的要求,切实做好项目准备,加大投入,加强农牧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道路、电力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抓住机遇,集中力量搞好病险水库改造,加快人畜安全饮水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村容整治的支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县为单位,按照新农村规划,统筹资金和项目安排,注重整村连片推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设新农村还要在改革放活上下功夫。全省农牧区综合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已经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一是要把改革作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机遇。通过改革使乡镇政府把工作重点转到对农牧民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搞好社会管理上来。同时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尤其是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把改革作为发展农牧区义务教育的机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两免一补”的政策措施,确保明年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三是要把改革作为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机遇。随着全省财政收入的增加,明年还要加大对县乡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奖励补助相关政策,提高县乡财政保障水平。通过这次农牧区综合改革,确保农牧民负担不反弹,确保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确保乡村组织正常高效运转。要统筹安排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探索以土地、草场使用权依法入股、转让、置换就业和社保等方式方法,使农牧民获得稳定的收益和保障。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牧区金融改革,探索发展适合农牧区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努力解决农牧户贷款难问题。加强统筹城乡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农牧民合理有序转移流动。

  三、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这几年,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特色优势日益凸显,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在整个经济中的贡献率愈来愈大。但也要看到,我省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一方面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能源资源消耗高,部分企业污染排放超标等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表现为,重化工比重大,轻工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比较滞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特别是广大农牧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强。因此,在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必须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在继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把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轻纺工业和制造业,扩大比重,提高水平。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由加工型向加工、就业、服务型转变。企业是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主体。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续推进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融合,提高资源加工转换能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集中处理,培育和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努力使园区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

  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我省能耗偏高、污染偏重与工业结构有关,但不少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亦是重要原因。要抓住国家支持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政策机遇,抓住市场和企业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通过严格环保标准、技术标准和必要的经济手段,坚持强化政府指导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促进冶金、建材、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尽快使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步入综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注意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青海现阶段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必须保持投资不断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在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更加注重对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更加注重对改善人居环境的投入。在加强资源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企业创新、技术改造的投入,更加注重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增强全社会就业创业的产业和项目,以投资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扩大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牧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扎实推进和谐青海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履行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务求和谐青海建设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构建和谐青海,必须高度重视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就业不充分、赡养系数高是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要把扩大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完善和落实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职能,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本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教育引导广大劳动者转变择业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护,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在搞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产业化扶贫的同时,加大对五保户、残疾人、特困户的救助扶贫力度,降低返贫率,提高稳定脱贫致富的水平。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认真解决被征地农牧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尊重和关怀老干部、老同志的问题。广大老干部、老同志为青海开发和建设奋斗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在政治上尊重他们,思想上关心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一定要注意把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好,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为他们解决一些特殊困难和实际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身心健康、颐养天年。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按照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继续加大控制人口数量、搞好生殖健康服务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加大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投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加大对农牧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引导人口合理转移和聚集。要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不断改善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要加大以水和大气为重点的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力度,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青海生态地位重要,必须坚持不懈地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摆在战略位置,组织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搞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等工程,着力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相关的后续产业。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使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思想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构建和谐青海,必须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把青海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打牢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青海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习模范,争先创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使全省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把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形成促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青海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要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发展一批体现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农牧区以乡镇为重点、城镇以社区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社会管理。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在协调利益中促进社会和谐。要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积极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征用、库区移民、企业改制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积累矛盾,不贮存民怨。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平安寺院创建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构建和谐青海,重心在基层。要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石。要重视和谐家庭建设,谋求家庭福祉,促进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要尊重保护家庭的合法权益,推动家庭成员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建立和睦友爱、亲密互助的家庭关系,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和谐,推动全社会的和谐。

  五、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扩大开放

  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和动力源泉。青海发展相对滞后,但改革开放不能落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对经济的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和责任政府。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青海企业发展不容易,企业家不容易,企业的职工更不容易。因此,我们要维护好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依靠职工,关爱职工,建立健全职工收入和企业效益协调增长机制,做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这里重点讲一下理财的问题。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我省各级财政紧张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总体上讲还是困难多、财力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到最该用的地方。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培育和壮大财源,做大做强“蛋糕”;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切好分好蛋糕,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公共财政主要用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重点投向社会事业、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改善民生。古人讲,“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加大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工作力度。通过增加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扩大就业、建立农牧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要按照国家部署,积极协调做好有关金融体制和税收改革工作,深化电力、电信等行业改革,继续完善资源性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妥善处理改革引起的利益关系调整,合理补偿有关方面的利益损失,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放开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放活一切可以放活的要素,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不断走出去、引进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以企业为主体,吸引更多的投资参与我省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要从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并重转变;从引进一般性资源开发项目,向引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的项目转变。要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鼓励劳动者走出去就业创业,在融入发展中增长才干、增加财富。今年,我省对外贸易发展态势良好,要努力把这种好的势头发展下去,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努力扩大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轻纺产品的出口,扩大附加值较高的机电、生物和盐湖化工产品出口。大力引进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还要注重适应当前资本市场并购交易、间接投资活跃的趋势,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有效增长。

  现在全省各族群众创业致富的愿望很高,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势利导,把全省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激活包括资本、技术、劳动、知识和管理在内的各种资源,让一切创业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源泉奔放涌流,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形成百姓创造家业、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创造和谐的生动局面。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和完善鼓励投资、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城乡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争创殷实家业,让各类资本、人才、技术以项目为载体,在青海有效聚集,让企业在青海健康成长。要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要大力推进“信用青海”建设,努力倡导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要大力宣传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发展和谐人人有责、创业致富人人争先的社会环境。

  六、扎实推进党的建设

  为期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政治保证。

  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工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风,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青海省情,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我省实际结合起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必须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正确政绩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我省州县乡换届工作已圆满完成,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为我们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这里,对新一届州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几点要求: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家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入党为什么?当领导为什么?身后留什么?就是为党工作,为民谋利。当干部、当领导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就是要尽职尽责,敢于和善于正视矛盾、破解难题,不断把本地区工作推向前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第二,加强学习。学习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内在要求。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认真学习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根据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成为领导发展与和谐的行家里手。要树立良好的学风。既要认真读书,又要注重思考、注重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熟悉掌握上情和下情的基础上,做好结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第三,要勤政廉政。要从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事业发展的高度,认真履行职责,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真正做到为官一任,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保一方净土。第四,注重团结。团结是班子的生命,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要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努力做到“注重事业、淡薄名利,心胸坦荡、平等待人,彼此尊重、加强沟通,遵章守纪、接受监督”,以班子的团结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和各族群众的团结,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良好的党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前,我省干部作风整体上是好的,我深切感受到,在青海生活的各族群众不容易,尤其是贫困群众更不容易;在青海工作的各级干部不容易,尤其是基层干部更不容易。因此,我们要真心实意关爱群众,带着感情做好工作;要真心实意关爱干部,向基层倾斜。同时,应当看到,当前,在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干部不思进取,思想僵化,不学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少数干部工作浮在表面,不作为,不扎实,不善于抓落实;有的干部服务不主动、工作不到位,甚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乱作为,公款吃喝玩风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就会落空,党群干群关系就难以融洽,和谐的局面就难以保持和发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牢记“两个务必”,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是求真务实。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有所作为。要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集中时间和精力,多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多办一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纠正和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和推诿扯皮的行为,要坚决刹住贪图享受、吃喝玩风,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是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进一步健全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强化制度约束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用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全省各族人民。

  (2006年12月17日)赵乐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