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云南虫”(文采阁)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3:3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这些年,国内国外走了不少地方,但是,在蓝得醉人的高阔天穹之下,汹涌着无边的绿风绿浪绿山绿海,其间蜿蜒闪耀着许多江河湖泊的云南,永远是我神往和沉醉的地方。云南,云之南,何等美妙的名字!每每走进这名字里去,都不能不忘情于那里如诗的青山绿水和如画的风土人情,更不必说那四季如春、绿荫如盖的自然环境,绚丽多彩的民族风俗,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世代传诵的英雄史诗……多少次,我跟那里的主人开玩笑说,给我找个寨子“走走婚吧”,我决定做个“不回家的男人”,留下不走了。这当然是戏言,但对云南那 山那水那人那古香古色的风土人情的依恋却是深切、芬芳而绵长的。我以为,毕竟,北方太冷,南方太热,不冷不热的云南当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是可以“诗意地栖居”的一方水土。譬如,许多年来,全国各地的农民兄弟姐妹潮水般涌出来到城市打工,其中云南人就很少。我以为这并不说明云南富得流油,只是那里活起来的确比较容易、比较悠然自在罢了。这个春天,因参加文学界的一个会议,又飞到昆明。云南人一向拿自己的家乡很骄傲,每次到了都会引你到处走走看看,我就只能迷情山水之间,失魂落魄地跟着走。这次,东道主笑着说,我们让你拜拜“老祖宗”吧。我说云南是一方净土,到这里拜天拜地拜山拜水拜仙拜佛,都是应该的,不过“俺是东北那圪垯的人”,而且是八旗子弟,祖坟都在天苍苍野茫茫的东北地面儿上,在云南拜老祖宗,是不是有点儿离谱而且离得太远了点儿?东道主一脸的诡异,笑而不答。 出昆明63公里,进入澄江县境,沿山路盘旋而上,便可到达坐落在帽天山之顶的古生物研究所。这里绿荫如盖,芳草萋萋,花香迎风扑面,鸟鸣闻于四野。研究所的建筑并不很宏伟却相当精致,进了门,是小小的厅堂,小小的走廊,然后是小小的展室,小小的展台……突然,我发觉自己不期然闯进一个江河湖海、云蒸霞蔚、生机盎然、物竞天择的宏大世界! 这个世界就在我的目光里,在这个小小的古生物研究所展室里,雄伟绚丽地展开着生动着喧嚣着沸腾着。5.3亿年前发生在云南这片海域的局部灾难,掀起泰山压顶般的巨浪,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那儿的大量动植物掩埋进污泥浊水并彻底隔绝了空气。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一旦死亡,遗骸马上会成为其它生物的盘中餐,即使侥幸留下来,也会很快腐败进而被细菌吞噬。而云南澄江的这些小动物和小植物由于掩埋迅速,居然奇迹般地以各自可爱而有趣的原生态,在瞬间窒息走向死亡却逃避了腐烂。历经漫漫岁月,这些动植物也成了化石。 1984年7月1日,一个重大的发现注定要轰动全世界的古生物学界。那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年轻的助理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一带进行科研考察时,首次发掘出大量古生物化石。后经中外科学家不断采集发掘,共获得寒武纪(前5.45亿年至4.9亿年)早期软体动物化石标本3万余块。由于过去未曾见过,此前世界均无发现报道,科学家便以采集地的名字为这些古动物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跨马虫、尖峰虫、云南虫等。奇妙的是,世界上其它地方的许多动植物化石都被压成平面,澄江化石却保持着完美的立体状,其姿态千奇百怪,有站立、爬行、进食、钻孔等。更令人叫绝的是,澄江化石除了清晰保留着动物的表皮(那时的动物尚无骨骼)外,90%以上还保留了诸如眼睛、附肢、口器、消化道及其中的食物,甚至还有大量遗迹化石如粪便、运动迹等,以至于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赛拉赫惊喜万分地形容,中国澄江古动物群化石“好像是上帝传来的信息”。也因此,除了中国媒体,美国的《纽约时报》、《国家地理》、《研究与探索》、《科学》、《发现》,以及英国的《自然》等世界各国权威媒体也纷纷报道了中国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并称这是“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之一”。据说,“寒武生命大爆发”是生命演化史上最伟大壮观的奇迹,同时也是现今人类了解最少的一次极其重大的生物事件,而澄江化石将为解开这个谜“提供可靠的线索”。 在帽天山古生物研究所的展室中细细参观浏览,其中让我久久驻足、兴趣颇浓的就是“云南虫”。它是1991年由侯先光先生发现并命名的。这个小东西一般体长3至4厘米,大者可达6厘米,身体前部有一个向前开口的漏斗状的吻,背部有23个骨骼化的肌节,身体中部有一条肠索状构造贯穿头尾,其下有13对生殖囊。专家指出,云南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脊索或半索动物,也就是说,云南虫是后来一切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远祖!因此,一位科学家竟然诗兴大发,专门为云南虫写了一首英文诗:“那是一条漫漫长路,从云南虫到我们/那是唯一的阴阳路,从云南虫到人类/告别了鳃和鳍,迎来了秀发和肺/生命之路是多么遥远而艰辛啊,但是我们终于成为成功之辈……”美国《纽约时报》则评论说:“如果这种古脊索动物因某种意外夭折,那么动物的中心神经系统将永远不会发展,如今的地球也就会像遥远的月亮一样寂寞冷清。” 这就是云南,千姿百态的云南,千奇百怪的云南,风情万种的云南,充满千古之谜的云南!不到云南不知道:原来我们乃至整个人类的远祖都是“云南虫”! 你说,到了云南,我们能不心悦诚服、恭恭敬敬地朝拜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甚至一虫么! 蒋 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