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村务公开也要“打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4:08 大河网-河南日报

  近年来,被称为“阳光工程”的村务公开在农村普遍推行,但笔者从目前一些乡村的实际情况看,村务公开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现象。

  一是作秀式公开。有的公开栏只是在上级来人检查时才有内容,过后则无人问津,使村民很难真正看到公开的村务。

  二是选择式公开。有的村只挑成绩公开,对失误则闭口不谈;有的村只公开支出,不公开收入。

  三是宣告式公开。有的村虽然公开了一些村务,但对于公开后群众提出的质疑,村干部不作解释。致使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四是拖拉式公开。有的村半年或一年才公开一次,而且内容不具体。时间长了,有的事情群众记不清楚,事情因为事过境迁,即使群众有意见也无法纠正和更改了。

  五是造假公开。在公告栏里,有的村把干部外出旅游改写成“学习考察”,把请客送礼变成“招商引资”,动着脑子、变着法子将一些票据“精心”处理,使之“合情、合理”。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个别干部还认为自己的工作在于领导群众,而不是为群众服务。在他们眼里,没有必要事事让群众知道,件件让群众讨论。有的则是因自身存在问题,不敢如实公开。这也说明村务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备,使得一些村干部把村务公开变成了贴“政绩标签”的摆设。

  “假公开”、“虚公开”破坏着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对村务公开也须“治假”。还要采取上下结合的方法,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搞假公开、不公开的有关责任人,从严查处。⑩5

  王水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