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仍需面对“质”的难题 需要“松点油门,调好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5:35 浙江日报

  20万亿元意味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速阶段,这是中国经济的新起点。站在这个新的平台上,中国经济仍需面对提高素质的难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韩保江认为也需看到中国为20万亿GDP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首要的仍是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20万亿元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效率的问题仍相当突出。

  二是不断积累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对发展形成新的掣肘。

  三是尽管经济增长很快,但是真正来自民族自主创新的能力,来自自主技术、自主管理的能力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乐观。

  “可以说,这轮增长的可持续性是很强的,但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因而在张立群看来,我们既要对现有问题的尖锐性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要对持续的快速增长保持信心。

  “在到达20万亿的新高度时,下一步面临的是如何走好、走稳、走出质量、走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竞争力的问题。”韩保江如是说。

  正因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增长“又快又好”的提法改成了“又好又快”。韩保江指出,这表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速度和规模已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过去强调“快”,是因为没有“快”就不能创造出宽阔的发展空间,温饱就难以解决,就业就不能增加,社会就难以稳定;而目前我国经济的自主型快速成长机制已基本形成且进入了快车道,这个时候即使是在“点刹”,经济也仍在加速,所以主要矛盾当然要从“加油门增速度”变为“松点油门,调好方向”了。

  张立群同样认为“又好又快”标志着中国经济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转变,而如何能够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背景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在张立群看来则无疑是当前的重点。

  “其实,实现‘好’的基础,目前已有所改善。”张立群分析说,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大体平衡,竞争比较充分,企业对于成本的重视、对于技术进步的关注等,都成为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外部环境;而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对于政府行为的约束不断增加,政府职能不断规范。所以,支持经济有序的、理性的、“好”的增长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实现‘又好又快’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在他看来,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不断强化,经济会越走越好。

  从“快”向“好”的理念的转变,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用GDP作为衡量经济的指标,是否能够充分描述“好”经济的增长?

  谈及此,张立群分析说,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基础性和现实操作性,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用于描述经济增长的指标,有利于进行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但是这一指标不能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比如各种关系的协调情况、环境资源的状况,自主创新、技术开发的潜力,仅通过GDP都是无法反映的,也因此,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客观认识GDP。

  “考核指标应更丰富,要在其中加入环保、节能降耗等指标,以使其能真正反映‘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这样也能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张立群如是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