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后的“民办教师”——残疾教师伍昌和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8:27 贵州都市报

  核心提示

  伍昌和,今年65岁,镇宁自治县丁旗镇新荡小学的负责人。从19岁教书育人至今,已经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连续奋斗了整整46年。期间,因在维修校舍中摔伤了腰椎摔折了右手,他成了一个佝偻着身子的残疾教师。因为数次错过“民转公”的机会,有着46年教龄的他却始终拿不出一张能证明他教师身份的证件。

  如今,这位头发已经花白的残疾老人仍埋头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余光继续照亮别人。

  

最后的“民办教师”——残疾教师伍昌和的故事

  为防板凳被盗,放学后孩子们就把凳子搬到办公室

  

最后的“民办教师”——残疾教师伍昌和的故事

  伍昌和给孩子们批改作业

  简陋的新荡小学校

  镇宁自治县丁旗镇雨窝村新荡村民组是一个布依山寨。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穿村而过,最终流向下游几十里处的黄果树大瀑布。

  深秋的一个上午,时针刚指到7点50分,河面上笼罩的薄雾还未散尽时,河对岸的新荡小学便传来“当———当———当———”清脆的钟声,刚才还喧闹的操场立即恢复了平静。不久,教室里便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敲钟的是一个头发花白、右手残疾、身子有些佝偻的老人,他叫伍昌和,布依族,今年65岁,他是新荡小学的创始人,也是负责人。

  8时整,伍昌和再次佝偻着身子来到挂着一根铁条的墙边,这次,他用残疾的右手急促地敲响了上课的钟声后,与另一位老师抱着书本,“吱呀”一声拉上了办公室的木门,各自向教室走去。

  这是记者日前在新荡小学看见的伍昌和工作的一个场景。其实,从教46年来,伍昌和的工作几乎每天都是如此。

  新荡小学始建于1980年。由于所在村寨比较贫困,在伍昌和的带头之下,虽经几易校舍,如今的教室也只是用石头砌成的。窗户没有玻璃,另外还有三间教室没有安装上门。

  学校的操场还是泥地,中央竖着一根木杆,顶端悬挂着一面鲜红的国旗。教室对面二十余米远的一个小山包上,是一间10来平方米的石头砌成的房屋,房顶按布依人的习惯用石片当瓦盖,这就是新荡小学的办公室。办公室中央摆放了两张木板桌拼起来的办公桌,桌上摆放了教材、粉笔、红墨水等。令人诧异的是,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还堆放了钉锤、锯子等木工工具。

  木工工具是伍昌和从家里带去的,数十年来,只要学生坐的桌椅坏了,他便用这些工具来修整。

  小学校诞生在家中

  1958年,高中毕业的伍昌和到花江师范学习了一段时间。1960年9月,他被聘到丁旗镇上落溪村小学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又擅长教授小学生的汉语拼音,伍昌和很快成了一名抢手人才,数年间,他分别被镇宁城关镇及丁旗镇的数所小学争着聘去任教。

  这种被其他学校“争聘”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

  就在这一年,国家号召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一直在外教书的伍昌和想到自己所在的新荡村民组数十户人家的孩子上学要到很远的地方,便向县教育局写了一份在新荡村民组办一所小学的申请。

  1980年,申请得到批准。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伍昌和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卖了家中仅有的一头耕牛,将自己家的厢房腾空,摆上自家吃饭用的饭桌,找来几根条凳,新荡小学就算是成立了。

  当年9月,村民将7名孩子送到了伍昌和的“学校”,他自己掏出卖耕牛的钱为7名学生购置了课本,免费给7个孩子上了一年课。

  第二年9月,伍昌和的学校办到了二年级,共招收了40多名学生,又聘请了两名代课教师。每个学生家里出20斤谷子,就作为两名老师的报酬,伍昌和却一粒谷子也不要。到了1983年的时候,学校已经办到了五年级,学生达到了220多人。除了请的代课教师外,教育局还派了两名公办教师到学校协助伍昌和的工作。就在这一年,通过村民们协商,村里将五间牛圈调剂给了新荡小学作为校舍。学校缺桌椅,伍昌和就从自家承包的山林中砍来木料,打了30多套桌椅。也就是从这时起,伍昌和专门购置了一套木工工具放在了办公室。

  每到雨季,新荡小学前的河流水位就会升高,水流变急。为了让孩子们安全过河,几十年来,伍昌和总是一大早就来到河边,将孩子们一一背过河,下午放学后,他又将孩子们背过河去。直到2005年在伍昌和的倡议下,村民们终于集资在河面上建成了一座水泥桥。

  由于老师们都认真负责,新荡小学每年都有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学生,这在当时的周边村寨的小学中是没有的。随着新荡小学的名气越来越大,到这所学校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新荡小学也越办越红火。

  维修校舍摔成三级残废

  1986年10月份的一个周末,伍昌和爬上学校的房顶维修漏雨的地方。在维修过程中,他不慎摔到地下,造成右手骨折、腰椎受损。

  消息传开后,数十个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立即聚集到学校。很快,滑竿绑好了,毯子铺好了,村民们七手八脚将伍老师抱上滑竿,走了近4小时的山路,轮流将伍老师抬到了镇宁县人民医院。

  由于心里挂念着学校,住了两个多月院后,在手和腰都还未痊愈的情况下,伍昌和执意出院了。

  出院回家那天的情形,伍昌和至今记忆犹新。他刚走到学校,自发赶来的村民们就点燃了鞭炮,纯朴的村民们纷纷涌上前,抓住伍昌和的手不放。从学校到伍昌和家1公里多的路两侧,全部被村民们挂上了他们亲自写的“欢迎伍老师回校、祝伍老师康复”等标语。人还未回到家,伍昌和再也禁不住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此次伤愈后,伍昌和的右手和腰再也伸不直了,后经残联评定属于肢体三级残疾。给学生上课时,他只有佝偻着身体弯着右手在黑板上写字。

  1992年,在伍昌和的带头下,村民们集资并投工投劳建成了五间教室,学生们终于搬离了牛圈。当年,因工作需要,伍昌和被上级调到了其他学校任教,一直到1997年才又被调回新荡小学任负责人。

  由于伍昌和被调走了5年,新荡小学教学质量骤然下降,学生除了到其他学校读书外,还有许多孩子辍学,学校被缩编成只有一、二两个年级共30多名学生。痛心的伍昌和决心从头再来,通过挨家挨户做工作后,重新返回新荡小学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几年后,新荡小学又扩编成了一至六年级,学生达到了120多人。

  2004年,由于校舍成了危房,伍昌和再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成了现在的校舍。由于没有钱修门窗,村民们协商后用上级拨给的救济款先修了两扇门,其它的门和窗户只好暂时空着。

  数次无缘“民转公”

  其实从伍昌和自己创办新荡小学的那天起,他便无缘“民转公”。

  正因为自己在家中创办了这所小学,当时的学区负责人因担心伍昌和的学校会影响到其他学校的巩固率,在1980年的民办教师整顿中,这位负责人便未将伍昌和的名字入册上报,同时也未按规定给伍昌和发放公助。

  1986年,新荡小学得到了一名公助名额,但伍昌和因维修校舍受伤住院,又错过了这次机会。在后来的1992年的民办教师整顿和1999年的民办教师清理过程中,伍昌和均因无公助而未获得民办教师身份,从而让他每次都与“民转公”无缘。

  没有公助身份,46年来,伍昌和的工资待遇只有自筹资金解决。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伍昌和的报酬仅仅是每年可以得到群众“支付”的100多斤谷子。从2003年以后,上级每个学期拨给新荡小学1500元的经费,除开办公费用外,伍昌和在上课期间实际每月可领到150元钱。

  群众见伍昌和的收入甚少,从2003年起,大家便决定每天轮流由学生家庭给伍昌和老师解决一顿午饭,也算是大家付给伍老师的一点报酬。

  2002年,镇宁自治县解决民办教师遗留问题时,伍昌和仍然没能搭上“末班车”转为公办教师。

  国家从1979年对首批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至今,我国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民办教师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民办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已连续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奋斗了46年的伍昌和已经变得身体佝偻、头发花白、行动迟缓。教了一辈子书的他至今仍拿不出一个证件证明他的教师身份,可他还仍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余光继续照亮着别人。作者:徐荣锋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