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恩施模式”:大山深处的新农村同样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8:43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华社武汉12月19日电(记者郭嘉轩)“啪!”随着一声清脆的打火声,铁锅下面立刻腾起蓝色的火苗。在家准备中饭的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农户孙维松,一边演示沼气灶的使用方法,一边笑称全家已进入“沼气时代”——沼气灶、沼气灯、沼气电饭煲、沼气热水器——生活已离不开沼气。

  2000年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农村沼气池建设同农民增收和农村发

展结合起来,成功地探索出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型新农村建设模式,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得到最大实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部将其命名为“恩施模式”。

  小沼池牵动大社会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腹地,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人口384万,所辖8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长期以来,当地工业经济不发达,农民数量多、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作为国家天然林和退耕还林重点保护区域,恩施州发挥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

  从2000年开始,恩施州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经过反复调研,决定以沼气池建设为突破口,在农村全面推广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

  所谓“五改”,即改水:建设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用水困难;改路:就是修通乡村油路、通村组公路、硬化入户路;改厨:开发推广沼气等洁净能源,使厨房整洁、卫生、明亮;改厕:厕、圈分离,推广以使用沼气和太阳能为主的洁厕和洗浴方式;改圈:与沼气池建设配套,住房和畜圈相对隔离,促进家庭养殖业的发展。

  “三建”,即建池:每户建一口年产气3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为村民提供生活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产业循环发展;建园:每户围绕特色板块经济布局,建一个高效农业产业园,使人均高效经济作物、林果面积达1亩以上,单个小园连成产业带,形成主导特色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建家:每户新建或改建一套经济、实用、美观、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

  “两提高”,即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

  2003年初,恩施州专门制订了70万口沼气池建设规划,对农户建池实行500-1000元不等的补助政策,同时每年安排500多个部门、5000多名干部与村、户结对帮扶,从而使沼气池数量以每年近十万口的速度增加。目前全州已建成家用沼气池31万口,普及率已达适宜地区农户的44%,每年使155万亩森林植被免遭砍伐。

  新农村生态与经济并重

  通过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恩施州有效地把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变为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实际上,政府为农户每建一口沼气池补助1吨水泥、配套沼气灶具等投入一共不足500元,而农户全面完成“五改三建”平均投入在7000元左右。恩施州目前完成“五改三建”的30万户农民,自身投入超过20亿元。

  与此同时,恩施州通过捆绑使用支农资金,将涉农项目在年初就集中向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倾斜,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近几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用于农村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州88个乡镇全部实现通公路,100%的村通了电并解决了通讯难,90%的村覆盖了广播电视,解决了51万人饮水困难,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全面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

  农村基础条件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乡风的形成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恩施州特色基地规模逐年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州已建成优质烟茶基地10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百肋烟出口创汇基地;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10万多亩,茶叶每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7亿元;建成干、鲜果和高效经济林近300万亩,地方特色蔬菜基地、药材基地近100万亩;全州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企业达到123户,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3亿元,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49%。

  在生态家园建设中,恩施通过实施“950工程”,解决了近千个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的问题;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固定的村务公开日,初步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机制;积极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恩施模式”生态农民双受益

  通过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建设,恩施综合解决了贫困山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生态家园塑造了新农民。通过沼气池建设,大量的农村劳力从上山砍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安居乐业,追求小康、富裕生活,成为了广大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生态家园推进了现代农业。随着生态家园建设的推进,恩施林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0%以上,已成为了恩施州农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生态家园促进农民增收。据恩施州州长周先旺介绍,按目前全州31万口沼气池计算,每口沼气池年产气300立方米,每立方米单价1.2元,直接经济价值达到了11160多万元;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每口沼气池每年节约化肥、农药费用100元,一共可节约生产费用3100万元。仅开源节流就可让农民人均增收40多元。

  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满山遍野的优质茶园使农民一年四季有茶可采,现金收入不断。村民张芳珍说,家里4口人,仅6亩无性系优质茶园,年纯收入就达到近3万元。丈夫利用闲散时间从事运输,年收入2万元,家庭年收入达5万元。

  目前,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7%,森林活立木总蓄积达4500万立方米,“鄂西林海”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环境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由于“恩施模式”切实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文明乡风”的绿色生态型新农村,正在恩施逐步变为现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