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秦皇岛市依法加强对长城的保护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9:01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报讯(记者蔺玉堂、耿建扩)总投资18亿元的山海关古城和6000米明长城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复建了望洋楼、迎恩楼、服远楼、钟鼓楼、兵部分司、大悲阁等历史建筑,山海关古城将再现明清时期山海关古城风貌。河北省秦皇岛市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条例》,依法加强对长城以及附属建筑的保护管理,深入挖掘长城文化的内涵,开展多种形式的长城文化交流,推动了长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旅游事业发展。

  秦皇岛境内的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加上山海关古城内上百处文物古迹,堪称中国长城博物馆。山海关长城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山海关区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4A级景区。对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秦皇岛市和山海关区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保护。从1949年到现在,在国家和河北省的支持下,对境内长城进行多次修复保护,先后完成修缮项目71个,修复长城3750延长米,恢复城楼箭楼6座,修复宁海城1座,拆除长城沿线违章建筑物2万平方米,投资上亿元整治长城周边环境。从2003年开始,山海关区开始了对山海关关城及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性修缮和复建,先后拆迁了城内影响古城风貌的各类建筑18万平方米,复建了望洋楼、迎恩楼、服远楼、钟鼓楼、兵部分司、大悲阁等历史建筑,到2008年初,将修复关城东罗城城墙6000延长米,再现明清时期山海关古城风貌。

  依法保护规划先行。近年来,秦皇岛市聘请国家和省有关专家,先后编制了《山海关关城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山海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山海关古城旅游发展规划》。整个保护工作以“弘扬长城文化、保护世界遗产、沿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传统”为目标,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继利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科学的修复和保护。

  建立健全专兼职文物保护队伍是依法保护的关键,早在1963年,秦皇岛市就成立了山海关文物保护所,1985年以后,又先后在长城沿

  线的抚宁、青龙、卢隆县成立了文物管理所,并在长城沿线建立起群众性的保护组织50个,有长城保护员300多人,对长城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山海关区用了3年时间对境内长城和附属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量,确定了境内长城的实际长度,并对长城的附属建筑如敌台、城台、关隘、堡城、关城、烽火台、墩台等进行详细调查,对各种附属建筑的数量、建筑规模和保存现状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建立了完整的资料档案。同时对境内长城及其附属建筑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长城沿线的重要地段全部树立了保护标志,制定了安全消防制度并认真检查落实,确保了文物古迹的绝对安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