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旋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9:05 解放日报

  9月新学年,一家德育“超市”在华师大二附中开张:中华民族溯源、国内外热点问题研讨、克隆技术与人类未来等数十门承载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课程,由学生通过网络随意选择,不少精彩课程被同学们争先恐后“预订”。明年,融合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语文、历史、生命科学等学科课程资源包,将在全市大部分中小学推广。

  德育体现于师资。上海以师德修养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和班主任

。全市高校2328名辅导员中,党员占91.7%,73%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的辅导员队伍。复旦大学青年辅导员包涵坚持4年为学生写周记,这12万余字的“心灵鸡汤”,成了130多名学生惦着想着的“必修课”:它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财富,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德育体现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全市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青少年工作体制机制。在德育大格局下,全市已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1000个;各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全部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150多位老干部、老劳模、老科学家等组成的“百老德育讲师团”和近500人组成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活跃在街道社区。全市1300多家网吧安全管理软件悉数升级,并建起后台监管系统;同时每两个网吧配1位义务监督员,共同为未成年人“拦网”。

  “周末经常要很早起床赶去上图听讲座,如果去晚了,就只有站着听的份了。但即便是放上加座,每一次仍会有站着的人将走道占满。”

  —————年轻网友 “微笑的冰淇淋”

  不久前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71台中外优秀剧目吸引了观众逾20万人次;6万人次中外演员与艺术家通过“天天演”、“周周演”等活动下社区、进企业、到基层,把节目送到百余万市民身边。

  开幕系列演出的舞台上,廖昌永一曲《快给忙人让路》咏叹调赢得掌声热烈。走下舞台,这位歌唱家吐露心声:艺术家只有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才能得到人民欢迎。

  今年以来,上海继续深入实施文化发展纲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格局;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系列措施和努力的目的:让人民分享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新华社记者赵兰英这样点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这正是上海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亮点。

  一个面向基层的文化磁场正在形成。日前,东方讲坛开业生涯系列讲座开设了第263个讲座点。分设在全市各社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地的这些讲座点,向市民提供10个大类600多个题目的菜单,讲坛开讲2年,惠及受众6000万人次。拥有28年历史的上海图书馆讲座,300多人的会场常常爆满。一位名叫“微笑的冰淇淋”的年轻网友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周末经常要很早起床赶去上图听讲座,因为如果去晚了,就只有站着听的份了。但即便是放上加座,每一次仍会有站着的人将走道占满。”

  一个以百姓为服务对象的社区文化活动格局初现雏形。200多个散布在各社区的东方社区信息苑,市民不出社区内就可享受信息化服务的权利;各中小学校的文娱设施逢节假日免费开放,热爱运动的青年有了一展身手的空间。据统计,到今年年底,上海已建造了50个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齐全的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到2010年,全市19个区县220个街道乡镇将实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的一站式文化服务。

  一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相继推出,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从《诺尔曼·白求恩》到《东京审判》,一部部精品优品改变以往单一的“板着脸说教”,“吸引人看戏”成为其最大特点。《诺尔曼·白求恩》首集播映当晚,68岁的檀默君女士特意致电本报:她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过《纪念白求恩》,一直对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怀着敬仰之情,“电视剧尽管才看了一集,已能感觉到白求恩大夫那种精神内涵,这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