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行唐贾洛营村苹果丰产了60万公斤苹果堆着等人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9:53 石家庄日报

  行唐贾洛营村苹果丰产了果农却没丰收有销售渠道的商户可与他们联系

  杨先生来电:行唐县只里乡贾洛营村的60万公斤苹果堆在果农家中,销售不出去。

  本报记者孔琳报道:苹果大丰收了

  贾洛营村南、村西共有500余亩苹果地,由全村70余户村民栽种,其中2000年栽种了300余亩,2003年栽种了200余亩。“这些苹果是矮砧富士,三年挂果,第四年上产量,”贾洛营村果农协会的负责人杨国良指着苹果地说,这苹果品种很不错。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贾洛营村时,他们着急地介绍自己的苹果。

  “去年是个苹果‘小年’,苹果产量30万公斤,当时的苹果被小商小贩哄抢一空,一斤卖到一块或一块多。”杨国良和果农对去年的苹果销售情况十分满意,“今年,2003年栽种的苹果也开始挂果,全村的收成超过60万公斤。但直到如今,也没有小商小贩上门收苹果。”

  果皮不光但吃着挺甜

  “我们的苹果果肉硬度大,含糖量高于其他富士苹果6%%-7%%,可甜了。”杨国良“喀嚓”一口,咬着自家产的又红又大的苹果,大力推销。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苹果果面不光洁,这让我们吃了很大亏。同样的价格,商贩肯定要选平滑光洁、外表美观的苹果。听技术人员讲,我们这里是沙土地,不保墒,每年都要浇10来次水,就导致了这种情况。”

  果农嘴角起了燎泡

  刘增舍种了16亩苹果,是全村种植量最大的,看着三四万公斤苹果堆在家里,他愁啊!这可是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每逢集市,他就开三马车去叫卖,“多卖一斤就能多挣一块多钱”。

  杨国良家的南屋、东屋和地窖中,也满满地堆放着1.5万余公斤红富士,为了寻找销路,他的嘴角起了很大的燎泡。

  杨国良说,种下苹果后,果农们也商议成立“果农协会”,杨国良当上了会长。当时协会没有资金没有统一销售,果农就像一盘散沙,加上销售渠道不畅,果农卖不出苹果只能等。

  杨国良说,今年夏天,有关部门在省城成立了无公害果品配送中心,几万元可以买个铺面,但他们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如今为了卖产品,他们凑了钱在电视上做了几天广告,却没什么效果。

  重在找销售渠道

  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冯建忠副所长说:“贾洛营村是一矮化密植苹果生产基地。其实,该村生产的苹果口感不错,虽然果皮不光需要改进,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冯建忠说,目前摆在贾洛营果农面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打开销售渠道。

  “这当然包括如何宣传自己,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冯建忠说,目前市面上的苹果销售并未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只要找到了渠道,贾洛营的苹果肯定能销出去。冯建忠说,根据他的经验,春节前20天-30天会有一个苹果销售的高峰。

  请来尝尝我们的大苹果吧。本报记者李志华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