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悲无声:四大杀手让白鳍豚停止欢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1:14 法制日报

  12月14日,一则新华社消息引起了世人的震惊,消息称“比大熊猫稀少的白鳍豚成为被人类灭绝的首种鲸”。

  11月6日,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开始在长江流域搜寻被称为“水中熊猫”的白鳍豚,以评估这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的种群现状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情况。曾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生活了约22年、世界上惟一

一头人工饲养成活的白鳍豚“淇淇”2002年辞世以后,有关白鳍豚的消息就很少见诸报端,有人曾断言白鳍豚已经灭绝。正因为如此,此次联合科考行动给人们带来了一线曙光,一丝希望,然而最终人们听到的却是噩耗。

  黑色预言:2020年白鳍豚将绝种

  国宝白鳍豚的消失令人痛惜,但其背后的隐忧更让人担心。6国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它所面临的所有威胁都来自人类,是“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致使白鳍豚消失的”。而历史资料也证实,收集到的白鳍豚标本中90%以上的死亡都是由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

  据相关资料介绍,白鳍豚最早分布在长江三峡至河口的江段以及与长江相通的湖泊中。古时候富春江和钱塘江中也有白鳍豚的分布,后来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富春江和钱塘江一带已找不到它们的踪迹,而在长江中下游河段与沿岸湖泊中的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来看,1980年白鳍豚总数为400头左右,而1986年下降到300来头,1990年已不足200头,1993年又锐减到150头,1995年不足100头。当时有关专家就预言,如果不有效保护,白鳍豚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彻底灭绝,其处境比大熊猫更为险恶。

  如今这一预言恐怕要成为现实。

  四大杀手:人类活动成为水族天敌

  是什么导致“水中熊猫”白鳍豚的灭绝?中外科学家普遍认为原因有四:

  严重的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还危及了其健康。2005年长江流域水资源公报显示,当年向长江内排放的废污水总量为296亿吨,比上年度增加8.3亿吨,增幅2.9%。其中生活污水占31.2%,工业废水占68.8%。沿江的太湖、西湖等11个湖泊中,仅有两个湖泊整体水质达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其他湖泊都出现部分水体劣于Ⅲ类水质的情况。而近年来,随着长江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长江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从而极大地影响了白鳍豚的健康,造成其繁殖能力减弱。一项研究表明,白鳍豚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比海豚要高得多。

  其次,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不断压缩着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其栖息地,并阻断了白鳍豚的洄游路线。我国白鳍豚专家魏卓介绍说,前些年有关部门在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鳍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还有两头怀孕的雌豚。

  而酷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同时也导致了白鳍豚食物的匮乏。据专家介绍,一方面随着沿江人口飞速增长,渔民对长江里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鱼为生的白鳍豚能够得到的食物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加上一些不法之徒大量使用电、炸、毒鱼等有害捕鱼手段,更使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1987年在长江死亡的一头白鳍豚身上,竟有103处血淋淋的伤口。从1992年至今,被有害渔具致死的白鳍豚就达近二十头之多。

  此外,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专家认为,船舶的噪音污染,将白鳍豚的正常生活彻底打乱,干扰了它们的声呐系统,造成白鳍豚被船舶的螺旋桨打死的惨剧。在收集到的因此致死的白鳍豚标本中,有的头骨被粉碎,有的被拦腰斩断。

  有专家感叹,长江已不再是白鳍豚的乐园,人类已成为白鳍豚的天敌。

  人类反省:献上的不应总是挽歌

  白鳍豚位于长江水系中食物链的终端,它原本没有任何天敌,而它的境遇反映了长江生态的恶化。据了解,目前我国长江“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已从2003年的4亿尾降到了2005年的1亿尾。对此,有关专家呼吁,应该停止一切有害于长江生态保护的各种人类活动,对长江进行科学的规划,维持长江的可持续发展,尽快拯救养育了长江沿岸数亿儿女的母亲河。

  白鳍豚的消失将意味着什么?我国白鳍豚专家张先锋博士曾向一位记者讲述了一个事例。18世纪的美国,矿工作业常常面临意料不到的瓦斯爆炸。后来,人们发现一种名为金丝雀的鸟儿可以预知瓦斯,于是矿工们将其带到井下,当鸟儿欢歌时,井下一切平安;而一旦它突然安静下来,工人们就会知道危险即将到来。

  如今,生活于长江的白鳍豚停止了欢歌,人们以一曲哀伤的挽歌为它送行。但值得反省的是,如若酷渔滥捕、水上运输及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仍无节制,不仅长江生态环境无法挽回,不仅将有更多的物种不再欢歌,而且最终失声的会是人类自己。

  本报北京12月19日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