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培训小孩:防艾怎能像抢险救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2:14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

  我们难保学生们在学习使用安全套时不会像学习物理一样,经过实验来验证与巩固课堂知识。假如学生们个个都很聪明好学,那么老师们所宣讲的禁欲与防艾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椿桦

  椿桦的博客:http//chunh.tianya.cn/

  自从1985年中国报告了第一例艾滋病人,中国人仍然视艾滋病为梦一般遥远的东西。没想到仅仅20年,这个从爱中滋生出来的毛病,很快越过一个人,追上了百万人的脚步。预防艾滋病,眼下已经发展成为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之一。预防的对象,从妓女、嫖客开始,目前已逐渐扩大为吸毒者、农民工、公务员、大学生。现在,有些地方已决定从娃娃抓起。“北京市率先推出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读本,婚前禁欲、拒绝网恋、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内容被写入这份防艾教材”(《北京晨报》12月19日)的新闻,就是最新一例。

  北京市此举,只不过是率先响应此前国家教育部有关“将预防艾滋病课程作为中学生必修课”的号召,并没有多大的创新精神。而在实际行动方面,“东莞市教中学生使用安全套,学习防艾知识”(《信息时报》9月19日),比北京市抢先了三个月;“广州市举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系列活动总结暨知识竞赛”(《羊城晚报》12月16日),则比北京市领先了三天。各地集中火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保护,看上去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同时也显现出我国防艾工作漏洞百出。

  婚前禁欲、拒绝网恋这两项教育内容,毫无疑问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式,就像说拒绝进食就不会感染流行病一样。但是,婚前禁欲、拒绝网恋,两者与预防艾滋病本无必然联系,同时,禁欲会不会像不给饭吃那样有违人性,目前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我想,赞赏者的观点无非是,婚前性行为存在性道德与性病方面的风险,还是不试为好;鄙视者则认为,就像衣服试穿一样,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对方是否自己所喜欢的人?性学方面的理论家也喋喋不休地说,禁欲主义才是真正的违反道德。

  假设老师们有关禁欲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人们可能无法想象,当这些孩子们长大,会在异性知己面前,因害怕感染性病而对性行为诚惶诚恐;会极力压制自己的冲动,在异性面前表现为“正人君子”的情形。显然,这种情形与世界性学会《性权宣言》所倡导的“性的权利乃普世人权,以全人类固有之自由、尊严与平等为基础”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肯定地说,以禁欲预防性病,是一种丢西瓜捡芝麻的举动。

  预防性病,使用安全套被认为是一种次优选择。但是只要稍加留意便知,禁欲与学习使用安全套,两种完全相反的行为不可同时为真。也就是说,两者无法同时进入教材用以培训孩子,但北京市目前编写的中小学生防艾教材却可以。

  当老师们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们,大讲安全套的用法,以及安全套在性行为中能够发挥卓越的防艾功能时,人们可能无法想象,大人们究竟是在宣扬禁欲,还是在鼓励婚前性行为。

  尽管人们深知,当前性行为的发生,正在呈现低龄化的倾向,同时还可以列举一大堆的调查数据来证实,例如:“调查显示我国只有两成中学生排斥过早性行为”(《新京报》8月3日),但我们难保学生们在学习使用安全套时不会像学习物理一样,经过实验来验证与巩固课堂知识。假如学生们个个都很聪明好学,那么老师们所宣讲的禁欲与防艾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担忧归担忧,现实已经证明,防艾从娃娃抓起确实成了当务之急,“青少年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了,与其回避不如直接面对”是时下普遍的认识。但笔者认为,防艾不能总是停留在“抢险救灾”的水平上。目前,培训小姐、培训孩子,其行为的实质,都是一种抢险。抢险越频繁,越证明防艾工程有欠牢固。就像面对洪水逼迫之下的豆腐渣工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固,才能保证工程的暂时性安全。

  在我看来,对孩子们的防艾培训,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孩子们性行为的低龄化倾向,大人们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如果大人们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干净的土壤,以避免对他们耳濡目染;如果大人们的教育在先,而不是预防在后;如果执法者在处理卖淫嫖娼问题上态度鲜明,不搞多重标准……如果我们早在1985年开始,就着手建设一个牢固的防艾工程,那么后来诸多抢险式的防治行动或可避免。

  亡羊补牢,现在还不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