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大片为何全走"江湖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5:11 云网 |
文/王永 冯小刚刚走,张艺谋要来——《夜宴》刚刚吃过,《黄金甲》呼之欲出。内容当然很不同,但改变不了的是,总是“国际巨星+刀光剑影”的模式。 再跳出些看:这些年来,过眼的中国大片不算少。掰手指头一数:《英雄》、《十 面埋伏》、《无极》、《夜宴》,马上要来的《黄金甲》——可有一部不是古装武侠片的吗?不是说打打杀杀不好,可为什么老是它?①姓“武”名“侠”字“功夫” 有人说,中国大片姓“武”,名“侠”,字“功夫”,号“舞刀弄棒生”。 这自然是句玩笑话。但这话似乎还真说到点子上了。这些年来,过眼的中国大片不算少。掰手指头一数:《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马上要来的《黄金甲》——可有一部不是古装武侠片的吗? 张艺谋、陈凯歌,出手就是大排场:你搞个万箭齐发,我弄个野牛冲谷;你的飞刀如巡航导弹般精准,我的鲜花开满盔甲。背叛、生死、情欲纠葛、人伦巨变……这些大起大落的情节,依托着竹林、响箭、剑舞、唯美化的厮杀,横冲直撞而来。就连擅长市民喜剧的冯小刚,也按捺不住,加入到刀光剑影的队伍中。 网络上,有人戏剥骆玉笙大师鼓曲一首,倒也有趣——“千里刀光影大片火九城。月圆之夜抬头看,都持龙泉壁上鸣。一腔江湖血万般侠客行。你方杀罢我又砍,这一片古装,它就飘洒在那万家影院中!” ②缘何全走“江湖路”? “我认为是李安的成功启发了其它导演。海外票房收入和冲击奥斯卡小金人的双重诱惑,让他们选择了拍武侠题材电影。”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李英说。 2001年,李安凭一部古装武侠戏《卧虎藏龙》,捧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随后,武侠电影就在国内国外升起温来。武侠电影中独特的“中国元素”,给海外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震撼。来自东方的独特韵味,打动了评委和观众,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收视定势。似乎一提起中国电影,就要想到武侠片。 张艺谋导演在接受央视《东方时空》记者采访时说,拍古装武侠片的原因,就在于海外市场。“把所有华人大牌明星都加上,包括成龙、李连杰,拍一场文戏试试?不行。”张艺谋说,如果没有动作,本来人家要给好比100万美元,能给20万美元就不错。 此外,一位影院宣传部门负责人在接受书面采访时这样回复: “武侠电影由于画面感比较强,可以允许夸张,可以铺排奢华的场景,容易让观众获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发挥电影在形式上的造梦功能,容易让观众感觉场面‘过瘾’,这也是武侠片走俏的原因。” 国内外票房吸引,奥斯卡情结,容易制造强烈的视觉享受,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产电影在单一题材上的发展。 ③警惕走火入魔 再好的东西,不换样,老吃也腻歪。更何况有的大片本身就有缺陷。武侠片里常见的情境是,某一位高手常常因为钻牛角尖一样练一种功夫,导致走火入魔。 近几年电影观众在影院观看大片笑场成为一种有趣的现象。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条是影片在讲故事过程中的逻辑混乱。动辄上亿投资的大制作在上映后遭恶评的往往不是拍摄和音效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没有故事,生拉硬扯。 一位影视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当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大场面所带来的视觉震撼的时候,“题材的单一模式化已经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武侠题材和大制作不是一直能救市的良方,对武侠电影熟知的观众不会长期对这些大片买账,当花八九十元钱甚至是一百多元去电影院看电影仅仅是为了看几个所谓的大场面的时候,这样的电影是令人悲哀和不安的。” 题材的过分集中还造成了其它题材电影发展空间的相对缩小,当国产大片的号召效应将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有限的几部武侠电影上的时候,真正反应生活记录真实的小成本影片在强势面前是很难产生与影片本身价值相等量的市场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另一种尴尬的现象,有限的电影资源牢牢地掌控在少数几个人手里,青年导演很难获得资本支持和市场认同。 “国产大片某种程度上像一个发育畸形的肉食鸡的鸡腿,外表太华丽臃肿了,用大投资大场面吸引人,但缺乏讲故事,讲好故事的能力。我更喜欢形式和内容都丰满的巨无霸。”某电影论坛的一名网友这样留言。 ④文化是支柱,影人需努力 今年夏天,“我顶你个肺”这句戏谑的台词成了许多人开玩笑时的常用语,现代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让年轻导演宁浩“疯狂”地火了一把,一部成本不到300万元的小制作最后票房接近2000万元,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一块“石头”,在宁浩手里被“点石成金”了。紧随其后的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也在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大奖,成为继张艺谋之后第六代导演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石头”现象和《三峡好人》的获奖或许在暗示着中国电影人,无论哪一种类型片只要能拍得够专业够真诚,都能打动观众,拉动票房。就像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评价《疯狂的石头》时所说的那样,“终于看到有人在老实地用智慧做电影了。” 张艺谋认为,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国家的强大。中国文化要成为强势文化,你一举一动,人家都要看”。 专家则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好莱坞发达的类型片百花齐放的景象相比,国内类型片的发展还远未成熟。这就要求电影人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类型片制作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中小投资规模的商业影片的发展。回归叙事传统,发掘有新意的中国文化符号……一枝独秀的春天是单调的,我们期待着万紫千红,满眼妖娆。” 责任编辑:一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