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因为我们还需要绿色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20:00 光明网
范永全

  近些年由国学引发的各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是前些年传统文化热潮的延续,这种具有寻根意义的不断升温,学界有这样的基本共识——一方面是由于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断层;另一方面西学之短不能解决国人心灵的终极追求。

  如果说,金钱社会,在怀旧风与休闲潮的背景下“之乎者也”成为个人的装潢材料,那我看还是别热的好,这不是“中体西用”,而是“西体中用”,和泡面差不多,都属快

餐。最让我忧虑的是我们的国学热究竟是张扬一种儒学来软化板结的人性,还是张扬儒教去继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明显,老百姓到现在都还不大知道,孔子同志怎么就成了“孔老二”?然后又怎么就成了封建神权社会的元凶?还有就是究竟儒家学说热宣扬的是血统论、狭隘的民族主义、地缘思想,还是一种真正的“平天下”达观胸怀?在人们心目中,儒学就是教会如何做人,然而我看西方的基督精神同样可以与之媲美,更何况近现代的民主与进步意识哪一点不来自西方。比如西方的教育开放自由,父子可以相互直呼其名,象哥们一样相处,并且让孩子有极强的独立意识,从这些看都没有让我们的国学升温的条件。而现实的潮流是,北大开设国学班,让有钱的人倾慕不已,民间现代私塾从沿海到内地渐次升温,特别是百家讲坛的开播,又在更多层面竭力将传统文化剥视给大家。我们不能不去正视这些现象。

  从西方坚船利炮叩开国门的那一天起,中西学之争就未曾停止过,人们为国学的没落惋惜同时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现实,每一种传统文化都伤痕累累,面目全非。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西方的学子早就开始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国学热与西方的关注不无渊源。

  在这场研习热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国学的好坏让学过的人去自行评价,没必要端出各种理论来引导以致于误导。我也认为先行学习是有必要的,然而有一丝隐忧,就是中国的现实情况,开化与文明程度并不乐观。我感受到人们关注国学最大的热点是某种神秘主义与神权思想。大约十五年前,中国就接连不断的出现了《周易》与气功热潮。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好多人是打着宏扬传统文化的幌子,搞神秘主义与神权思想。就像有些学者感叹道:“中国人太爱造神了”!记得学者何新对于当下的各种文化热潮提出这样的尖锐批评——任何打劫式的“热”,都是对改革本意的背叛。直到后来证明,那些大师们都成了“神仙”,而最吸引大众眼球的就是那种神秘的东西。“神仙”们也由此获得了神权,甚至出现了想让哪个信徒死那个信徒就得死的极端准宗教事例。

  抛开这些,我还是非常喜欢国学的,尤其是儒学。更多时候,孔孟之学是被歪曲、误解、断章取义,一路走来,受尽委曲。比如说,遍翻四书五经,我也没发现“禁欲主义”的影子。更不理解,妇女裹脚和封建的儒家学说有什么关系。我看过孔子说:“父慈子孝”。而没看到:“父叫儿死儿不得不死”之说,“慈”的学问很大,再比如,后来的《妇女家训》,在当时的农耕社会背景下,妇女的坤顺必需有“相敬如宾”为前提,如果是单纯的父权,夫权的高压,我看还是不孝不顺为妙,否则惯出封建流氓可不是什么好事,其中最关键问题是加强修养,调和以至中庸,其中人伦概念,就是为各个家庭成员设定轨道,那么家庭星系就会和谐有序,好象这话不只是孔子说,西方的基督与论理学家也这么说。

  由此种种迹象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关注的是同一主题,只是表现各异,特别是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中国人应该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需要理直气壮的张扬我们的思想。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吉祥物福娃形象的推出,尤其吸引人们的目光。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于民族自信自尊的重建有深层的意义,一个种族的延续,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文化的延续。我们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由此看来,文化重建的初衷与起点是问题的核心。国家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最终还是会汇聚到精神层面而传承,而由于地域的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人以自己独特面目立足于世界之林。首先,我们的国学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根源于人们的实践,在时间上有着延续性,是农耕时代典型的人文缩影,正由于此种原因,人们突然发现这是一种近乎“绿色”的文化,重视人情,重视心灵内省,关键的是他对于人们生存意义的主张——天和、地和、人和、己和,这种和合的观念让人们生活在一种圆融的生存感觉里,幸福与追求就在这种谦虚与内敛之中,还有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都是“直指人心”,重视生命的自觉,并由此而摆脱对外物的更多依赖。很明显,人们逐渐发现,这是个物支配人的世界,而非人支配物,同时人类的最大聪明是发觉地球资源有限,而人类扩张的物欲已经对不起天,对不起地,对不起别人,最后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时,“四和的概念”正好能够对抗这种欲望化的现实。

  在全球化的大概念里,我非常欣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频频登上世界舞台,参与世界大文化的编程,而且在文化领域总能看到这种回归热潮,犹绵绵细雨,润而无声,他何以如此适合国人的欣赏标准,我看他最重要的是重视家庭,透视人情伦理,乳养国人仍在坚强生长的东方意识。我看这骨子里不能丢的东西就是“体”,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就是“用”。以体制用,因为人们已经清楚这样的未来,无度的欲望结局就是寂灭。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与野蛮不断交锋,真正的儒学精神越来越发出熠熠的光辉,现今的国学热是令人振奋的,他最大的用途就是可以为红尘中悸动的灵魂寻找归依与同在的感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