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只给农民工戴一顶“新”帽子有啥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20:00 光明网
李振忠

  12月14日新华社消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虽然不是城市居民,但也与农民有着很大不同。由于在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上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不少农民工对于城市化的生活道路有着强烈的渴求,但在目前的环境下又面临着诸多困难。最近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的变农民工为“新市民”的活动,让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城市化转变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市民本无新老之分,一个市民从另一个城市迁移户口来到一座新的城市,没有人称呼他为新市民,建国之后解放军进城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没有人称呼他们为新市民,可见,市民本无新老之分,只是农民工出现了,才有了所谓的新市民,而这个“新”字帽子,正是农民工不愿意戴的,那么,怎么称呼农民工才最合理呢?干脆,要么仍然称呼农民工,要么就叫他们为市民,我想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是最适合的,也是最科学的,当然也是最人性化的,何必又再在市民的前面,加上一个“新”马甲呢?

  城市的组成,其实是个滚雪球,几乎所有的城市,起初都是小镇,然后到小城,然后到大城,人员也是一样,起初是贩夫走卒,然后是小老板,然后是大老板,也有一部分成为政府职员、工厂工人的,这是每一个城市生成的普遍法则,要说市民有新旧之分,只能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身份概念,而新市民却仍然是一个戴在农民工头上的身份标志。城市生成的时候,其实都是由农民组成的,有人说上查三代,你们家也是农民,这话一点不假,是清朝政府官员、民国政府官员、大资本家、大地主的后代又有几人,全体中国人,又有几人祖上不是农民?新市民这个名词,其实背后只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户口本的问题,如果户籍政策有所松动,农民来到城市超过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无论管有没有固定职业就可以落户,还可能出现这个新市民的称谓吗?再往深层里分析,如果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别再拉近一点,农民工还稀罕这个新市民的称谓吗?

  “新市民”称谓的背后,隐藏着由来已久的户籍弊端、城乡差别的弊端,这些问题都是改革道路上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即便当前无法解决,也大可不必给农民工戴上一顶“新”帽子,多为农民工办点实事,多为农民工的子女上学提供一些方便,多为农民工就医、讨薪解决点实际困难,已经足够了,即便再有什么样的高人创造出更动听的农民工的代名词来,而不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这件好看的马甲又有什么作用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