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如何看待媒体“猜测”的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1:36 云网

  作者:王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年招待会,来自50个部委100多位新闻发布机构官员出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于孔让接受采访道出心声。其中,武和平在接受采访表示,部领导的要求是80%的公安信息都要公开,我们要让公开成为惯例,不公开成为特例。“我们允许公众的揣测,媒体报道不要猜测,不

要推测,更不要想当然地杜撰。”(《新京报》12月20日报道)

  允许公众的揣测,却要求媒体报道不要猜测,基本上而言,这样的逻辑是正确的,也符合对一些正在侦查中的重大案件的报道原则。因而,武和平的这番话,应该说是颇为到位的。

  但若是往深了想,显然问题不仅仅是媒体不要猜测本身。因为按照通常的惯例,媒体进行猜测伊始,往往是信息发布不畅之时。换言之,则是权威部门信息不畅在先,而媒体猜测在后,前者是因,而后者是果。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国家权力机关要求媒体不要猜测显然不应是单向的约束,而应是一个双向的义务。更进一步而言,国家权力机关应该尽可能地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向媒体提供足够详实的信息,作为一种平等的回应,在这些详实信息基础之上产生的新闻则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猜测的成份。

  以近期震惊全国的贵州县长灭门案为例,虽然贵州警方一再发布有关县长灭门案的各种信息,但仍引来公众及媒体的纷纷猜测。为何如此?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警方提供的诸多信息存在着明显的自相矛盾之处,譬如:警方称凶手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同时又称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的痕迹,看罢有如此明显破绽的新闻发布,想叫媒体不进行猜测,能行吗?

  我们看到,在县长灭门案发生之后,坊间各种传说谣言一直不断,对县长灭门案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了种种猜测,间接地对此案的办案人员施加了无形的压力。那么原因何在呢?谣言四散自然难辞其咎,但警方类似于前述的新闻发布难以自圆其说,同样是个重要的原因。

  其实,无论于情于理,我都是支持武和平先生所言的媒体报道不要猜测的话,因为毕竟猜测意味着两种可能,要么对,要么错,很容易误导公众的情绪与思维,也很容易给办案人员施加很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到整个案件的进展。

  我的观点是,要想让媒体不进行猜测式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权力部门与媒体的通力配合,双方应在一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密切的合作,权力部门离不开媒体这一大众传播载体,而媒体也离不开权力部门的权威信息。二者是相辅相成平等互利的。

  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我想,这个智者的角色中,既有权力部门准确信息的及时发布,又有媒体方面的客观求实的报道,这才能让那些流传于坊间的各种传闻不攻自破。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