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官场“一人得道,仙及鸡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2:00 光明网
罗真如

  中央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本周刊载沈士光署名文章,对官场中的“递延权利”现象进行解剖。文章指出,“递延权力”造成的危害性相当大,应该引起严重关切。文章举例说,最近,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昭耀的腐败案呈现出的就是“递延权利”的特点,即家族占据公共权力资源。(2006-12-13中新网)

  汉王充《论衡·道虚》:“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

,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於云中。”后人常常用“一人得道,仙及鸡犬”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作为安徽的三号人物,王昭耀当选副省长后,其在某县师范学校当化学教师的妻弟杨枫,成了淮南市气象局局长,后改任宣城市委副书记;其妻二弟,一个普通的货车司机杨誓信升任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后又调至宿州市委组织部任职;而其曲艺演员出身的妻子及其身为普通公务员的大儿子王伟,也先后做上了省直机关的正处级官员。用“一人得道,仙及鸡犬”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份。

  无独有偶,当年女巨贪蒋艳萍利用色相击倒一些高官后,官运亨通,她的亲朋好友都跟着沾了光。她妹妹的恒基公司就是靠蒋艳萍这棵大树发横财的。同时,蒋艳萍每搅到一项大的工程,都要从中分出一部分给她舅舅。她的“家族公司”更是成了当地一霸,法力无边。蒋艳萍案、王昭耀案所昭示的“递延权力”现象反映出当前腐败的某些新动向,官场腐败的家庭化趋势日益严重,不能不令人警惕。

  想当年,毛泽东身为党的主要领导,对待自己的亲属、子女十分严格,不准有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待遇和特殊的地位。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主席把他送到农村,接受劳动锻炼,学习农业生产知识,熟悉农村情况。抗美援朝开始后,主席又把岸英送上前线,保家卫国,直至牺牲宝贵的生命,永远长眠在朝鲜的热土上。

  刘少奇一生除了为党为人民解放大业操劳外,很少顾及自己和亲属。当自己的亲姐姐在信中流露出对土改减租退押政策不满,不愿在家务农,希望能随弟弟到城里生活。刘少奇同志在给姐姐的回信中,严肃批评了她的错误思想,鼓励她自食其力,并表明了自己这样一种荣辱观:“你们不要来我这里,因我不能养活你们。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是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姐姐听从弟弟的规劝,一直在家乡务农。1959年刘少奇同志担任国家主席后,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这年国庆节假间,少奇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对那些不想当农民想当工人、不安心农村要进城市、想谋个一官半职的亲友语重心长地说:“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

  朱镕基经常引用的古训是:“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他对自己的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不会因为自己当上了第一人口大国的总理,而有所优待。当他的叔伯兄长朱天池到北京看望他时,朱鎔基特别叮嘱:“我们家的兄弟姊妹很多,他们来求我帮忙,我不帮不好,可有些事情一帮又丧失了原则。请你跟亲戚朋友们讲一下,体谅一下我的难处。”朱天池一直在湖南省邵阳水泥厂从事普通的统计工作直到退休。朱鎔基的堂弟朱俊民是湖南绸厂的普通职工,另一个堂弟朱健民终生在长沙郊区金盆岭务农,最小的堂弟朱智民在长沙机床电器厂工作,生活非常拮据。这些亲戚家中都有朱鎔基总理的专线电话号码,可为了不影响身为国家总理的兄弟工作,他们一次也没打过。

  时下,中国官场不时炮出“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丑闻,原因是复杂的。其一,与一些人为官思想腐朽,毫无党性原则有关。这些干部认为,权力不是人民给的,而是自己挣的、奋斗来的,受这一错误思想的支配,他们往往任人唯亲。其二,时下官场家长制作风有抬头的趋势,一些领导热衷于搞一言堂,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人事安排问题往往一人说了算,所谓的组织程序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其三,时下的监督机制对一般的干部或许有点效果,但对一些高级干部,恐怕起不到作用,形同虚设,某些地方的“一霸手”盛行很能说明问题。其四,官场的某些“潜规则”做怪。时下,一些重要岗位的人事安排,如果没有某位关键人物的首肯,最后注定泡汤,所谓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于是,一些人只有“曲线谋官”,往往“认贼作父”,在这种背景下,领导的亲属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很好理解。整肃吏治须出重拳,对于官场的“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不仅对“人”要严肃处理,犯到那一条就处理到那一条,决不姑息;对那些无端受益的“鸡犬”也要处理到位,要彻底清算他们的既得利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