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庆山城都市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3:22 青年时讯

  山让一座城市雄壮,水让一座城市鲜活,雾让一座城市神奇。大山大水的生死契约,让一座城市激情奔放。重庆主城依山而建,在两江环抱下因水而生。

  解放碑、朝天门、人民广场,红崖洞、湖广会馆、中国三峡博物馆,南滨路、北滨路、嘉滨路……无一不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穿街走巷,细心品味,游客也一定能从中感到一丝丝豪迈的“土气”与纯真的“泼辣”。

  当地人说:“来了重庆,怎么也得去看看三馆。”“三馆”即指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这三馆已成为重庆都市一日游的必游景点,任何外来人若想认识重庆,那么这三馆中就包含了重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走过峡谷看蓄水后的三峡

  一条大河波浪宽。奔腾了亿万年的长江水,突然在某一天变得平缓、温顺、诗意了,江水沿着峡谷深浅不一的纤痕和石梯缓慢上升,一处处秀美壮观的景点随之揭开神秘的面纱,这就是蓄水后更显清灵秀气的三峡。

  在三峡大坝修建时,很多人担心三峡水位的上升将严重破坏三峡的自然风光。然而,三峡蓄水后,夔门依然雄、巫峡依然秀。重庆市旅游局局长王爱祖高兴地说:“水位上升以后,三峡老景尚在,新景又添,新三峡群山万壑,大湖浩淼,如诗如画,充满了浪漫之美,壮观之美,磅礴之美。可以豪气的说:高峡出平湖,三峡更风光。”

  王爱祖介绍,长江三峡是世界知名的国际黄金旅游带,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与“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一道,最早向世界旅游市场推出的兩条黄金旅游线,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坐游轮游览的大峡谷景观,因此它的旅游品质在全世界是唯一性和垄断性的。而三峡工程并没有改变这一品质,反而改善了三峡旅游的航行条件使景观更丰富。三峡旅游的发展对重庆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重庆市接待海外游客的1/3以上是到三峡来旅游的,因此重庆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三峡旅游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从政策引导、宏观调控、资源整合等方面强化政府领导,着手在软硬件上提高新三峡旅游的档次,真正把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作为世界级内河游船观光旅游精品来进行建设和打造。2006年以来,重庆不断加强三峡旅游的规划和建设,还推出了“江上学府”、“阳光三峡游”等旅游新产品。

  穿越千年一捧古泉细流

  重庆温泉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温泉文化源远流长,其东、西、南、北四大温泉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蜚声中外。

  据传1600年前,亦即公元423年,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重庆北温泉被发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开发利用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温泉之一,被誉为“中国温泉故里”。传说当年巴人在此聚居,完成了巴渝祖先的最初聚会,形成部落联盟,由于有了温泉的滋润,巴人本就剽悍的秉性里增加了温情沉稳的品质,从此发展壮大,建立了古代巴国。

  拥有丰富温泉资源岂有不享温泉蜜果的道理?近年,重庆提出要打造“温泉之都”。而今年,更具体地提出要建设“五方十泉”,以推动重庆温泉业的发展。

  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坚定地说:“打造温泉之都不能成为空口号,要落到实处,建设‘五方十泉’一定要‘扭到干’!”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泉运动”拉开了帷幕。根据重庆市政府规划,其主城区五个方位,每方将重点打造2个温泉旅游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进行管理。

  游走少数民族风情中

  一条乌江,穿越茫茫武陵山和巍巍大娄山,把土家、苗族、汉人在高山峡谷间的精彩故事,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青山传神,流水会意,但是这份动人的神采却被掩映了起来。

  10月,随着渝怀铁路开通,游客亦走进了这块神秘隽美之地:赏古宅民居,听古镇沧桑故事,看民族风情表演,学织土家织锦,背土家新娘,听木叶情歌,品千年古韵,枕土家吊脚楼,吼乌江号子……一个接一个让你体验足了民族风情。

  乌江的第一站是武隆。到了武隆,游客往往会前往芙蓉洞一探。穿过武隆便是彭水。该段山高谷深,绝壁连绵,江水湍急,旅游资源颇为丰富,有神龙谷的险、秀、雄、奇,芙蓉江和珠子溪的幽、静、古、稀,茂云山的“山有四季,季不同景”。过黔江后就来到了桃花源的所在地酉阳。今天,有史家分析,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正是隐匿的巴人后裔。

  近年,酉阳对桃花源进行了旅游开发,将之分为古桃花源区、新桃源区和森林区三部分。在桃花源,站在洞外,还会产生“仿佛若有光”之感。溪自洞口流出,桃林夹岸,落英缤纷,穿过桃源洞,豁然开朗,一副别有洞天之景,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乌江最后一站是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秀山。该县有一个花灯广场和花灯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开始到元宵,该县会向前来游玩的游客表演“秀山花灯”。“秀山花灯”集舞蹈、音乐、扎纸艺术为一体,其音乐旋律委婉动听,舞姿优美抒情,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