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教学评估“造假”触及体制痛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16:00 光明网
张祖舜

  为了通过明年教育部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验收,部分高校为此开始了“造假运动”: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学生试卷、听课记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造出来,甚至还要把从未改革过的教学改革成果造出来……(见2006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从“学术造假”到“本科教学评估造假”,近年来,高校教育所呈现出来的教育乱

象一直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人们所诟病,现在是到了该反思与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高校为评估而评估的“造假运动”已经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从近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学校从上到下都忙于应对检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做各种各样准备工作,以致于有的高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层层弄虚作假——发动师生补做假试卷、补充假论文、制作假材料等等,而这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评估,评估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有的高校领导喊出类似于嘉禾拆迁式的口号“谁砸学校的牌子,学校就砸谁的饭碗”,足见行政压力之大,也难怪师生要疲于“造假”了。从远看,助长了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评估的基本做法也只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无法深入实际,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更要命的是把学生拉入了“造假”的漩涡,明着告诉学生为人处事可以不诚实守信,高校应是中国社会良心所在,而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今后踏入社会还能够讲信用吗?

  如何考量高校办学水平、高校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等涉及高等教育核心问题,应该有一个科学、严谨、长效的评估体系以及相应的教育体制来推进与保障。而教育部实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制度,才实施不久就暴露出严重的“造假”问题,我想这不是单一事件的问题,而是触及到教育体制的痛处:用一种大而全、面面俱到、千篇一律、事无巨细的评估标准来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无疑是“一刀切”行为,既束缚了高等教育自主发展的手脚,又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造假”现象背后实际上隐含的是学校知名度、教育经费投入额度、招生人数等各种利益之争,这不能不说是这种评估制度的缺陷所在。而且,高校办学应该深具自身特色,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办出个性来,教育部门理应鼓励这种差异性,事实上,这种评估无疑会抹杀高校办学的生机与活力。此外,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简单地通过一两年突击性的短效投入与评估,真的就能大幅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吗?这值得怀疑。

  与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这种“短、平、快”而且收效甚微的评估,倒不如下大力研究解决教育体制问题:比如大学扩招、合并、升格等涉及的管理体制、教学模式变革、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创新与改革等等,构建符合国情的高等教育创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这才能从根本上医治高等教育出现的各种“病象”,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