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洞穴之光,人性之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0:15 红网

  湖南卫视《晚间》节目,连续一周集中播出“洞穴之光”系列专题,决定“以孩子影响孩子”:即把几位令家长头疼的孩子带到一个环境艰苦的洞穴村落。让洞穴村落奋发向上的孩子,激励这群让人头疼的问题少年。

  这一重磅炸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档节目《变形计》。当时一个是生活富足却辍学的城里少年;一个家境贫困,面临失学危机的青海村娃。本来天南地北毫无关系,八杆

子也打不着的两个少年,因为一个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命运一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并成为社会注目的焦点。

  对这一模式,社会人士或认为过于残忍,或以为意义非凡,毁誉参半。其实围绕着这城乡两少年的争论,其实源于真人秀节目固有模式和其性质,带给观众的强烈视觉冲击和惯性的道德审判。

  这方面,湖南卫视无疑要算执中国真人秀节目之牛耳者,因此所受非议也最多。如其名牌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所爆出的猛料来看,就是将其节目运作与超女年纪不相符的利益之争、庸俗、恶搞、中伤搅在了一起,而饱受诟病。如残酷的商业运作的价值取向,背离了观众们与选手参与的初衷,有些动作甚至涉嫌抵触商业伦理。其实在西方,对真人秀节目人性道德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欧美国家的此类节目由于竞争,揭露人性阴暗面而可能触及的道德观问题,长期受到质疑与非议。在我们这个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自难规避。

  当然,《晚间》的“洞穴之光”与之有别,因为时间关系,我只看了王朝全那一节。憨厚朴实的小孩子,让我想起来我的老家,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一向自诩不会被湖南卫视诈去眼泪的我(其实是我一直没有坚持收看,比如上次的变形计,但我身边的同学都是每期必看的),也被城里的两同学来王朝全家吃的第一顿饭时的情景润湿了眼眶。

  两个所谓的问题少年,何以会如此的深明大义通情达理?我想这都得归因于王家的将心比心,以人性的至诚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心灵。洞穴之光,照出的是人性之美。

  问题少年的觉醒,有道德上的感召与激励,但还有个问题我们不容忽视,那就是超强苦难的震撼与震慑。单就物质条件讲,他们宛如从新社会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置身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这里的贫穷和困苦,强烈地刺激着城里孩子的每一根感官神经,迫使他们不自觉地收敛了骄气和蛮横。这是他们短短两周,判若天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同样,处身局外的观众,居身城市的市民,面对反差如此之大的电视画面,多也是被那里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拮据的生活条件,吸引去了大部分的注意力。或是陷入回忆过去,或是忙于比较现在,抑或是赶紧借机教育孩子。可能在此过程中,一些真正需要我们用心体味,而非用眼睛、眼泪表示关注的东西,却悄悄流逝了。

  这是因为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存在于我们观念上的误区有待厘清,即所谓的苦难美学问题。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

  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换言之苦难和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苦难在一定的意义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使得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苦难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是有条件的。这首要的条件就是苦难的承担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以及对自己牺牲较低价值换取更高价值的坚定不移。在此问题上,我比较看好王朝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的早熟和坚韧,他的强烈的好学上进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当然,这有一个条件,即他上完免费小学后,能继续进学深造,否则前途也是堪忧的。

  所谓上帝的归于上帝,恺撒的归于恺撒。一味怂恿年轻人吃喝玩乐,做新时代的“稻草人”固然不对,但我们怎样来宣扬正确的“苦难美学”呢?因为矫枉过正,也是大忌。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就比如我们不能赞美中洞小学孩子的艰苦朴素。

  所以,我们的电视节目——以《晚间》的“洞穴之光”为例——最需要传导给观众的,应该是一种观念。比如,面对苦难、挫折、失败等,我们所应持有的积极、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对于电视节目,策划是必要的,比如王朝全们最终得到了广东某企业家的两万元捐助,可谓皆大欢喜。也让人相信,世界还是好人多,相信社会的美好。但我们也记得,以往有些商业运作,只为榨干观众的眼泪和同情,来刷新收视率记录,甚至惘顾道义和商业伦理以致偏离初衷。

  当然,我们这次的“洞穴之光”不应该会出现这种尴尬。中洞小学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真情换来了社会的真情。从山洞透出的希望之光,不仅照亮了湖南,也照亮了这个中国。洞穴之光,彰显了人性之美。

  但作为电视台,是否应该周期性、连续性地聚焦山洞少年们的洞穴生活,将之持续展现给全国观众,并作出正确的引导,以引起社会持续广泛关注呢?作为观众的社会成员,真正的关注和舆论焦点也必须集中到平静之后各自的原装生活,像变形计一样,关注他们是否变形成功。

  社会应思考怎样举全社会之力,来敦促他们成材,而不应只在看到有些略带商业噱头的镜头,大把奉献自己廉价的眼泪。果能如此,则标志着社会理性的回归。

稿源:红网 作者:李晓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