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七旬老人执着身后捐遗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1:48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刘丽普)“到现在,我只有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事业这一个愿望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实现。”19日,来自承德的单振声老人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他说他已经为此努力多年了,两个多月前来石家庄后,一直在为此而奔走和咨询。

  ■决定捐献遗体给医学事业

  单振声老人说,他出生于1936年,今年整整70岁。1995年退休前,他在承德市平泉县水利局钻井队做会计工作。在43年的工作历程中,大多数时候在基层工作。老伴去世后,儿子担心老人孤独,便接他来承德一起居住,“我的儿子、女儿对我很孝敬,我也为此感到欣慰。”

  来到承德后,单振声经常看到老人去世后,子女们为父辈的丧葬大操大办、费尽心思,“我感觉这十分浪费,也是一种封建陋习,人既然都死去了,根本没有必要这样铺张。”老人最终决定将遗体捐献出去,献给医学事业。

  2001年,因为还没有听说我省有接收遗体的单位和部门,为了“捐献”一事,单振声老人还特意去了趟北京,“看到申请表上必须有亲属和子女同意的要求内容,我只好回到承德与儿女们商量。”直到2004年,看到本报关于彭庆明老人捐献遗体的报道(《春天的怀念与记忆》和《呼唤捐献遗体的社会风尚》)后,更坚定了老人捐献遗体的愿望。

  ■两次来石家庄为“捐献”

  随着年龄的增大,单振声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变得不大乐观起来,他自述身体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陈旧性脑梗好几种病,为此,去年还在承德住院一周。“这些让我感觉捐献一事越来越紧迫。”去年夏天,单振声特意来石家庄到医科大学进行过咨询和了解。“两个多前,我又向儿子提出到石家庄住院。”老人说,儿子送他到石家庄后,他在医院住了20多天,就转移到老年公寓生活了,“我选择来石家庄,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治病,而是继续为捐献遗体一事奔走。”

  截止到目前,单振声已经多次到河北医科大学为此事进行接洽。而另一方面,老人的子女和亲属对他的想法并不是十分理解,“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望。”单振声说,他之所以向记者讲述这些事情,就是希望社会上能够对他多一些支持,让子女们多一些理解,毕竟改变流传了多年的风俗习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1日,记者与单振声远在广州工作的儿子取得了联系,单的儿子说,并不是不支持父亲的想法,只是家人和亲属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他打算很快接老人回承德,届时再召集大家一起商量这个问题。

  据悉,我省目前还没有遗体捐献方面的条例和法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