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破烂”堆里“捡”黄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2:37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景广平王玉华实习记者王玮

  结束了在桓台的采访,12月20日,我们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高青县黑里寨镇。这个镇地处淄博市的最西端,最近的村子离黄河只有几十米,从县城到这里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却是远近闻名,它就是人称“拖把村”的荆家。

  冬天里的荆家很安详,也很普通,看上去甚至略有些寒酸,房子不够高大壮观,街道也没有别处的笔直平坦,但镇上的同志告诉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村子,这里的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在整个高青都名列前茅。

  带着几分疑惑,我们走进了村支书周尔奎的家。一进院子,我们的视线立即被停放在院子正中一辆崭新的爱丽舍吸引了,南墙边上还停放着一辆货车。进到屋里,家具、家用电器与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面对记者的赞叹,周书记谦虚的话里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这没什么,俺村里有不少人家都有车了,光是轿车就有一、二十辆,加上货车得有80多辆呢!”

  在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自家的厂房,只见偌大的厂房里堆满了成包的包装布、做拖把用的布条和成品拖把,周书记说,别看这些东西破破烂烂的,这项副业一年能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呢!

  周书记介绍说,荆家村的村民做拖把生意已经有些年头了。由于邻近黄河,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这里的粮食收成一直不是很好。穷则思变,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的农民就意识到必须在土地之外找出路,他们就地取材在棉布上做起了文章。技术含量高的东西做不了,他们就做起了工艺简单但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的拖把。现在全村130多户人家中有近100户都从事拖把加工,随着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村里很多人家还把“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初步改成了工厂化加工,雇了本村和外村的一些人为自己“打工”。

  近几年里,他们又在拖把加工的基础上做起了包装布生意,就是将批发来的棉布下脚料经过简单加工整理,做成工厂常用的包装布。周书记说,现在他们的包装布生意已经做到了全省各地,货源地也扩大到了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不光是本村,这项产业还同时带动了周围的七、八个村从事拖把加工,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村里转了一会儿就遇到三个收废品的,每辆机动三轮车上都装满了包装袋、破布头。在记者的一再询问下,一位收废品的师傅说,光是在这个村,他一年的废品收入就能上万。看来,“破烂”里头能“捡”出黄金来,此言果然不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