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的内心充满爱的阳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4:01 深圳商报

  《最后时刻,我想捐建10所希望小学》后续报道

  “爱心一族”会长、公司同事和清洁女工讲述承明的故事

  他的内心充满爱的阳光

  正如他的姓名一样,深圳东胜电机厂董事长承明用自己的淳朴真情和爱心善举,演绎着一个承载爱心、阳光和温暖的美丽名字。在他人的眼里,承明是一个患重病后仍惦记着做善事,富有爱心、孝心、责任心、感恩心的好人;在工厂同事的眼里,承明是一个“做事必先学会做人”、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人;在清洁女工的眼里,承明是一个经常穿补丁衣服、脚上皮鞋修补不下十次的俭朴之人……昨天,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宝安区沙井街道,走进“爱心一族”协会、东胜电机厂,聆听熟悉了解承明的人们细细讲述他们眼中的承明,感受承明充满爱心、阳光和温暖的内心世界和品格情操。

  “爱心一族”会长:病成这样,他还惦记着做善事

  “承明富有爱心、孝心、责任心、感恩心,是个大大的好人!”与往常说到自己时的寡言少语不同,一说到身兼“爱心一族”协会名誉会长兼总干事之职的东胜电机厂董事长承明,沙井“爱心一族”协会会长曾柳英的话语变得滔滔不绝起来。因为事先得知记者要来采访,昨天曾阿姨早早起床,把这些年来她所知道的承明的善举一一记在一张纸上。她说,承明做过的好事善事太多太多,帮助过的人数不清,所以自己得好好梳理一下,写在纸上才讲得清。

  曾柳英阿姨说,承明的孝心在东胜厂乃至沙井街道都是远近闻名的。由于父母双双过逝,承明把他的家族里的老人当成父母一样看待。几年前,他的一个舅母身患癌症,承明把老人接到深圳治疗,像亲生儿子一样端屎端尿,悉心照顾,直到老人安详地闭上眼睛。在上海老家,承氏家族里的所有老人,承明都奉养起来。“只有这样有孝心的人,才会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懂得对生活感恩的人。”曾柳英阿姨说,因此,对承明在全国各地资助着259个贫困学子、立志捐建10所希望小学的善举,她也就不难理解了。

  曾柳英告诉记者,自从1998年承明加入沙井“爱心一族”协会,并动员全厂1000多名员工也集体加入其中后,承明和他的员工们就成为“爱心一族”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街道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承明带着员工们积极参与;社区群众谁家有困难,承明经常伸出关爱之手,想方设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承明和他的员工们利用工作之余经常头戴义工小黄帽,轮流上街道清扫保洁,承明还亲手举着自制的公益宣传牌,四处宣传卫生公约。她回忆说,“爱心一族”在成立之初,社会上有一些人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这时,承明一有空就来找她谈心,说:“英姑(承明对曾柳英会长的称呼),你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做下去,只要我承明在一天,我就会支持你一天。”朴实的话语,让她感动不已,她说:“这种力量和支持,又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对初闻承明罹患绝症那一瞬间的感触,曾柳英至今刻骨铭心。她说,她永远也无法忘记去年8月的那个清晨,承明驾车来到协会,像没事人一样跟她说:“英姑,经医院确诊,我患上癌症了。”“你这孩子真是的,什么玩笑不能开,偏偏开这种玩笑?”然而,当她从承明平静的表情里读出这一切不是玩笑时,她呆住了,半晌没醒悟过来。过了好长时间,只听承明缓缓地说:“英姑,我走了后,就不能再帮‘爱心一族’协会做事了,我的心里真有些不忍!”闻听此言,饱经人生沧桑的曾柳英不禁泪流满面。

  昨天,当回忆这一情景时,曾柳英的眼里盈满感动的泪水,她把脸扭转过去,好长时间不与记者正视。她话语哽咽地说:“他都病成这样子了,还在惦记着爱心一族,惦记着做善事,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这是一个多好的人啊!”

  为了盼望承明能早日康复,曾柳英和她的“爱心一族”的伙伴们开垦出一块土,种上各种时鲜的菜蔬,不施任何化肥农药,隔三差五给承明送过去。这位善良的老人说,大伙都希望这种“绿色蔬菜”能够赋予承明以战胜病魔的力量。

  “今天一大早,我打通了承明在香港的手机,听到他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我的心也就稍稍放宽了。有这种乐观和自信,我相信他一定能迈过这道坎!”曾柳英说。

  董事长助理:在他眼里,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东胜厂逾千名员工中,身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陈伯康,无疑是最接近董事长承明的人了。

  “做事必先学会做人。做人,就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承明时常挂在嘴边并身体力行的一条行为准则。自2003年4月入职东胜电机厂后,身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陈伯康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

  陈伯康助理说,东胜厂有一项特殊的“入厂仪式”,即每一位新员工入厂后,必须接受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什么操作技能,而是接受社会公民道德、责任、进取、成才教育,并且这种教育还贯穿以后的日常生活。这样一来,企业就如同一个大熔炉,把员工们煅造成了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使者。

  陈伯康助理告诉记者,董事长承明常说:“在我眼里,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在安徽插队时,遇上知青大返城,同在一村的一对知青夫妇因为欠着生产队500元钱,生产队长愣是不肯给他们在返城批条上盖章。眼瞅着这对夫妇一筹莫展,承明拿出自己积攒多年准备结婚用的500元钱替他们垫了欠款。返城后,这对夫妇30多年来对此只字不提。曾有知青为承明抱不平,承明笑笑说:“当时他们冲我感激地一笑,这不是还我了吗?”

  在东胜厂,承明的心细是出了名的。对此,陈伯康就领教过。那是2004年9月,陈伯康夫妇俩在沙井万丰村租房住,一天晚上宿舍失窃,夫妇俩损失了近3万元。中午11时,他在警方做完笔录,返回工厂时,正巧遇上承明。见面第一句话,承明便问他损失大不大,陈伯康很是惊诧:“董事长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承明说,他在跟员工聊天时听说的。随后,他掏出一个信封,说:“我身上也没有带太多钱,这些你先拿去,临时救一下急吧!”陈伯康坚辞不收,最后还是没拗过承明。陈伯康说,拿着董事长硬塞给的5000元钱,他眼窝发热。平时,总是他亲眼目睹董事长拿钱去资助别人而感动,现在轮上自己成了受资助对象,这种感动更是切肤入髓。昨天,当陈伯康向记者讲述起这些感人故事时,几度眼含泪水,十分动容。

  清洁女工:没见过这样穿补丁衣服的节俭老板

  昨天下午,走进承明董事长在东胜厂的宿舍,记者不禁感慨不已:这是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单房,陈旧的木床,床头柜上烟头烫出的斑斑印痕格外刺眼。打开衣柜,整整齐齐放着30来件衣服,记者仔细查看,结果发现,其中有十件打着补丁,或者是领口、袖口已经磨损。负责承明寝室卫生保洁工作的清洁工杨元苹说,这些都是董事长平时穿的衣服。

  见记者一脸惊讶,杨元苹说,这还不算什么呢,董事长有一双皮鞋,穿了四五年,她曾拎着去找鞋匠修过不下十次,最后连人家修鞋的都不耐烦了,说:“都烂成这个样子了,还怎么修啊?”杨元苹便自作主张,把这双皮鞋一扔了之。她说,董事长的生活十分节俭,除了有应酬,平时都和他们一起到职工食堂排队打饭,遇上订单多了,员工们加班累了,他还要一大早起来,挽起袖子给员工们盛饭,再一一端到餐桌前。他的衬衣领口或袖口部位大多都已磨损不堪,他却舍不得扔,把破损部位往下叠一叠继续穿。“这种事放在我们湖南乡下不算什么,但是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还是这么一个大工厂的老板,生活这么节俭,我从来没见过!”

  在东胜厂做清洁工已有近五年时间,杨元苹从来没有动过辞工的念头,她说:“这么平和的老板,待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说实话,我舍不得离开这里。”

  虽然承明近日返回香港去了,但是,杨元苹每天依然把他的寝室收拾得整洁利落,她说:“我们每天都在盼着董事长早日康复,早点回到厂里来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