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朝岑:精神侠客不贫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5:45 中国青年报

  王晓凡 本报记者 韩俊杰

  一个普通记者,千里迢迢跑到贵州山区开展帮扶活动;每月工资不足600元,却一次性捐给贫困的贵州山区农民2.4万元。他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电视台的记者张朝岑。

  今年39岁的张朝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鲁山县尧山镇。十四五岁的他,上山背过坑

木,抬过石头、做过砖瓦。艰难的生活经历,让他对农村有着深刻体验。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张朝岑发奋自学,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通讯员。28岁时,张朝岑被推荐到鲁山县广播电视局工作,成了一名记者。

  2004年的一天,张朝岑在报纸上看到了在贵州支教的大学生徐本禹的事迹,被深深打动了。后来,他又看到了河南女孩王东灵到贵州深山支教的故事,再一次被志愿者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决定到那里去看看。

  2005年春天,张朝岑只身一人自费到贵州大山深处考察。他走遍了贵州12个贫困山区县,走访了45名青年志愿者,与每个人的接触都在张朝岑心灵深处引起极大震动,他萌生了也要为西部做点事的心愿。

  今年9月,张朝岑辗转数千里再次入黔。这次来,张朝岑就是希望上次拜访过的几个偏远乡镇的领导牵线,落实资助项目。经过不少周折,张朝岑联系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大方县大水乡原党委书记沈义勇。

  沈义勇把他介绍到了贫困的达溪镇。达溪镇位于贵州和四川的交界处,是个特困镇,而大湾村是极度缺水的村。这里的人畜用水全靠背。

  张朝岑决定,先用自己的稿费帮助一些贫困农民建水窖。根据村里提供的名单,张朝岑确定了30个特困户,每家补贴800元,2006年底前建起30座水窖。

  9月27日下午,风尘仆仆从贵州回来的张朝岑顾不上洗脸、吃饭,到家放下行李揣着钱就来到县邮政局,把平时所存的稿费以及家里积攒多年的2.4万元,寄到了达溪镇的财政账户上。

  10月13日,张朝岑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5公斤多云豆和一个蒸米用的木器。这是达溪镇政府寄来的,该镇党委书记李义军说:“村里的百姓很感激您,我们这儿也没啥好东西,邮去一些地方特产聊表谢意。”

  有些人对他的行为不太理解:“他1个月的工资才581元,在一些大城市,他也许还属于贫困阶层,可他还要拿自己的钱帮别人,哪有这样的傻子啊?”而张朝岑说:“人的活法有多种,不管做哪一件事情,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就行了。”

  张朝岑感动了平顶山。工行宝丰支行的郭女士坐了半个小时客车从宝丰赶到鲁山县城,把1000元钱交给张朝岑;鲁山县委一位领导主动找到张朝岑捐款1000元;鲁山县农民企业家景顺立捐款两万元,帮助大湾村贫困农民建水窖……

  12月7日,在雪花飘落之前,张朝岑又带着此次募集的5万余元捐款进入了贵州山区,为那里的农民修建更多的水窖。

  2006年,张朝岑荣获“平顶山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在给他的颁奖词中说:“张朝岑是个精神侠客。他是物质的贫者,却是精神的贵族。”

  本报郑州12月22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