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黄健翔与十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09:00 每日新报

  这几天晚上,以推出超女而名噪一时的某电视台又弄出了一档节目,评委席上端坐着一位熟悉的“老朋友”——黄健翔。老实说,做娱乐节目的他的表现与解说足球差远了,全然没有了以往的风采。唉,隔行如隔山,出一门进一门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起不久前他那本《像男人那样去战斗》,记得当爆出他离开央视的新闻时,有媒体起了个十分漂亮的题:黄健翔,一个人去战斗了。题是好题,但事实证明,一个人是很难

去战斗的,更难去打胜仗,因为现在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了,那种“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场景只能在影视作品里才能看见。如今是合作的时代,是融合的时代。

  说到融合,便想到十名博士提出慎对洋节倡议一事。此新闻经本报昨日报道后可谓反响强烈,支持和反对十博士倡议的也是观点鲜明,壁垒森严。

  百年以前,大学者梁启超在其《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书中就指出: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中国经历了由“器物上感觉不足”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再到“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个不同阶段。其中的“器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百年沧桑,中国巨变。对于物质方面的差异,国人几乎无太大分歧,但在制度,特别是文化方面总有着尖锐的对立。泱泱大国、堂堂中华文明的确很容易令我辈产生自豪感,加之这些年随着开放尺度日益加大,不少西方生活方式被引入国门,老祖宗的家传之宝又被重新当作了治世良方。国学热、读经热不一而足。

  我并不反对人们学习光辉灿烂的祖国历史文化,但我同样不赞成动不动就抵制这抵制那的。任何文明的发展都是不断与其他文明交流、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悠久、最有生命力的文明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应该有不断吸收新元素改造自身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再者说,文化上的事大多属于水银泻地般的潜移默化,当今世界各大文明互相交融乃是大势所趋,不是发个倡议就能“阻挡”得了的。我知道许多洋节是被商家炒起来的,我也不赞成无选择无节制地大过洋节,但商品经济的法则已然渗透到许多方面,还需要我们充分理解这一点。

  黄健翔要融入娱乐圈看来还得努力一番,文明与文明间的融合更是艰难不知多少倍,但这是个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博士们的倡议意义不大,甚至大可不必。我也知道我的这篇小文很可能会招来更多口水,但有句西方哲言愿与大家共勉: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更坚决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执笔 刘长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