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丛飞父母的困境更是社会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10:48 东方网

  每天只吃两顿饭,生病了不敢去看医生——你能想到这是爱心大使丛飞父母的生活吗?12月21日,蛇口的理发店老板薛军去看望自己崇拜的偶像丛飞的父母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他说,自己一定会像儿子一样照顾丛飞的父母,但他力量有限,希望社会也能一起帮助丛飞的家人(12月22日《南方都市报》)。

  丛飞走了,但他的爱心应该还在;丛飞生前乐善好施,给社会留下了无价财富,在

他离去后我们又何至于这么快就把他的家人遗忘?每天只吃两顿饭,生病了不敢去看医生,不但受过爱心大使帮助的人们无法相信,就是作为政府也不能容忍啊!

  这个发现尽管是蛇口的薛军,但能够“挽救”丛飞父母的却是我们的媒体,这是记者职业的荣耀,又是社会救助的耻辱!“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些直接受到丛飞资助者绝不可能无动于衷,那些没有受到丛飞帮助的人们同样会拿出行动,而我们的政府也极有可能再拨一笔款子速解燃眉之急。可以说,丛飞父母自己无法走出深陷的困境,但我们的社会只要“动”一下,再难再急的事情都能“一朝分娩”。

  英雄身后之事该由谁来管?这个问题放在其他人面前,可能会有多种答案,但在丛飞年近七旬的父母和6岁的女儿面前,要找到一个答案都是很难。政府和社会已经做得很多了,而老人和孩子又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如果公开“叫苦”,不但有违英雄的遗愿,而且也不符合他们当初支持英雄的初衷;如果继续“不声不响”,却很有可能让更多的极富爱心者感到心寒齿冷,经济困境加精神困境,怎不让英雄的家人倍感无奈和无助?

  丛飞父母的困境更是社会的困境。如果说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那对于逝去英雄家人的泪水,我们的社会又岂能置之不理?他们没有主动“呐喊”,但我们更应主动“回应”;政府可以给予英雄家庭一次性“重奖”,但“重奖”之后就可以划上圆满的句号了吗?比较“重奖”而言,无论是英雄家庭,还是社会上的更多“看客”,真正“中意”的却是“春风潜月夜”的“润物细无声”。只搞“一锤子买卖”,不应该是政府救助体系的重要部分,也不应该是公平社会的所谓对等交换。而政府如此引领社会潮流,民众之间的互助也可能失去方向,本应及时有效的援助很可能变得不合时宜,甚至变调变味。

  我相信丛飞父母马上可以走出困境,而我们的社会同样可以摆脱困境。一方面作为政府,不妨将制度性救助取代一次性救助,不但有长效跟踪体系,更有到位的资金援助到心的精神援助;另一方面,社会性救助体系急待建立和完善,将英雄及其家人纳入重点目标,当是救助之急,公益之切。丛飞看不到我们的救助体系在变化,但更多愿意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们却可以倍受鼓舞,少了后顾之忧,爱心行动的步伐将更加从容。


作者:周稀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